美国对华加税104%生效,俄罗斯发声亮了,我国找到首个“盟友”!近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已经落下,对全球加税开始,累积到我国头上的关税已经达到104%,已经是摊牌的节奏。 目前已经有50多个国家向美国求和,希望通过妥协,换取美国支持,尽显软骨病。反观特朗普,喜气洋洋,声称对全球加税,已经让美国每天进账2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俄罗斯突然发声了,释放别样信号。 据悉,日前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鲁竖科就美国加税对外表态,表示美国加税举动刚开始,目前所有国家都在分析采取对等行为,但是这不会恶化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俄经贸合作将会继续大力发展。在俄罗斯表态之后,我国找到首个“盟友”,共同反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这个盟友就是马来西亚。 据悉,日前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力主东盟团结起来,应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战。随后,马来西亚政府对外宣布,中方高层将于4月15日到17日访问马来西亚。 就当下来说,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抡到104%这一档,那么说明已经彻底撕破脸皮了,但这场摊牌反而让国际格局的底牌亮得更清楚。 俄罗斯副外长鲁坚科的表态,表面看是给中国吃定心丸,其实也藏着三个有意思的问题, 第一,中俄贸易额去年冲到2448亿美元,俄罗斯卖给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占其出口总量的65%,要是这时候跟着美国起哄,西伯利亚的输油管就得生锈。 第二,美国没对俄罗斯加税,是因为俄乌停战谈判还在特朗普手里捏着,莫斯科趁机两头通吃——既维持对华能源粮食出口,又用廉价油气换欧洲放松制裁,这手"骑墙术"比北极狐还精。 第三,俄罗斯拿军工技术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沈阳的机器人厂已经在给乌拉尔坦克厂做自动化改造,这种互补合作比签十个同盟条约都实在。 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突然跳出来当"抗美先锋",这背后是东盟国家的集体焦虑,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就在于美国这波关税把越南的电子元件、马来西亚的橡胶手套、泰国的汽车零部件全扫进去了,这些产业60%的原材料都来自中国,等于是逼着东盟选边站。 马来西亚作为轮值主席国搞串联,其实是看准了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2024年东盟对华贸易额6.4万亿人民币,比十年前翻了四倍,深圳到吉隆坡的跨境电商包裹每天就有20万单,这种经济捆绑比军事同盟还牢靠。 但不得不说的是东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越南悄悄跟美国谈关税豁免,菲律宾盘算着货币贬值,这种分裂状态让马来西亚的"统一战线"更像走钢丝表演。 中俄马这个临时三角联盟,暴露出美国三大战略误判! 第一:低估了产业链韧性,上海特斯拉工厂95%零件本地化,比亚迪在东南亚建了七座电动车厂,关税大棒挥下来,中国车企直接把生产线搬到墨西哥,从美墨自贸区零关税进美国,这招"曲线救国"让底特律的汽车工会集体傻眼。 第:误判了去美元化速度,中俄本币结算冲到85%,马来西亚准备用人民币买中国高铁,沙特石油人民币结算破25%,这些数字正在把美元霸权蛀空。 第三:没算准国内民生反噬,美国超市货架开始出现空档,沃尔玛采购总监吐槽选供应商像玩扫雷游戏,普通家庭每年得多掏1700美元,这种民生压力比中国反制关税更让特朗普头疼。所以这场关税大战最讽刺的是,美国本想复制1980年代整垮日本那套,结果踢到了钛合金钢板。 中国的反制措施专挑特朗普票仓下手,对美农产品加税84%,直接打疼艾奥瓦州的农场主;稀土出口管制让洛马公司夜不能寐,F-35生产线可能因缺材料停工。更狠的是数字人民币的降维打击,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元件通过"数字自贸区"直通非洲,这种绕过美元的新贸易模式,比加关税狠多了。 当特朗普还在为每天20亿美元关税收入沾沾自喜时,中国已经带着145个"一带一路"国家改写贸易规则,这场新旧秩序的较量,胜负其实早已注定。在笔者看来,未来的博弈焦点会集中在三个战场。 第一是科技标准,中国在6G星地通信和量子计算上甩开身位,俄罗斯提供数学人才,马来西亚贡献半导体测试场,这种组合拳正在打破西方技术垄断。 第二是能源命脉,美国想用页岩油卡脖子,结果中俄签了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单,马来西亚联合东盟搞绿色能源联盟,直接对冲了石油美元的威力。 第三是金融暗战,华尔街这两天表演"过山车行情",纳斯达克指数暴跌又暴涨,说明资本在用脚投票。 当高盛把亚洲总部搬回新加坡,当墨西哥毒枭都改行搞工业园区,所有人都明白:这场21世纪的"关税鸦片战争",日不落帝国又要换人当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此你怎么看?
大家有没有想过,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为什么没有像援助韩国一样直接出兵帮助老蒋呢?其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