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韩先楚在徐帅的安排下,去相亲。相亲对象,韩先楚是见过的,对她很有好感。为了能一举拿下,韩先楚出发前特地带了个东西。正是这个东西,帮他拿下了相亲对象。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称号——"旋风司令"。这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号,说的就是韩先楚将军。 他总是带领部队神出鬼没,出现在敌军最不设防的地方。在他的指挥下,部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突击任务,这种作战风格很快就为他赢得了威名。 韩先楚虽然带兵打仗雷厉风行,但在感情生活上却一直是个"路人"。直到1941年,他来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这段求学经历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 在这所培养革命骨干的学校里,韩先楚遇到了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领导——时任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的徐向前将军。徐向前将军不仅关心韩先楚的学习,还十分关注他的个人生活。 对于一个军人来说,韩先楚29岁的年龄确实不算小了。徐向前将军和夫人黄杰发现韩先楚至今未婚,这让他们十分担心。 在那个年代,革命队伍里的干部大多在二十出头就组建了家庭。韩先楚这样的情况在延安并不多见,徐向前将军认为是时候帮这位得力干将解决个人问题了。 黄杰同志作为徐向前将军的夫人,在延安妇女工作方面颇有建树。她对延安的年轻女同志都比较了解,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韩先楚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在感情方面却显得有些生疏。他早年参军入伍,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还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婚姻大事。 徐向前将军和黄杰同志商议后,决定亲自为韩先楚牵线搭桥。他们深知韩先楚的性格特点,也明白要为他找一个能理解军人生活的伴侣。 徐向前将军和黄杰同志为韩先楚物色的对象是刘芷同志。在延安的革命队伍中,刘芷是个十分出色的女同志。 刘芷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她不仅思想进步,在工作中也表现出色,是延安青年中的优秀代表。 黄杰同志第一次向刘芷提起这件事时,刘芷表现得很谨慎。她提出希望能与韩先楚见上一面,这个要求得到了徐向前将军夫妇的支持。 在延安,像这样的见面通常都会选在一些公共场合。徐向前将军特意安排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让两人能够正式见面。 当韩先楚第一次见到刘芷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印象深刻。刘芷身着一身素雅的布衣,举止大方得体。 刘芷的知性气质与其他延安女同志有所不同。她不仅谈吐文雅,对革命事业的认识也很深刻。 在交谈中,韩先楚发现刘芷对军事工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让习惯了军营生活的韩先楚感到十分新鲜。 刘芷对韩先楚的军事经历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她认真听韩先楚讲述战场上的故事,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两人的谈话渐渐从革命工作转向了个人经历。韩先楚讲述了自己参军的经历,以及在战场上的种种见闻。 刘芷也分享了自己来到延安后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她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和担当,给韩先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见面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谈话的内容涉及了革命、工作和生活等多个方面。整个过程中,双方都表现出了对对方的尊重和理解。 徐向前将军和黄杰同志在一旁看着这一切,他们觉得这对年轻人很是般配。韩先楚的军人气质和刘芷的知识分子气质形成了独特的互补。 这次见面后,韩先楚对刘芷的印象越发好起来。他觉得刘芷不仅外表秀美,更重要的是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而刘芷对韩先楚的军人作风也颇为赞赏。她看到了韩先楚外表粗犷下的真诚和担当。 见面之后的韩先楚显得格外雷厉风行,他决定要尽快确定这段关系。在第二次见面时,他特意带了一些延安特产的红枣。 韩先楚开门见山,直接向刘芷提出了"约法三章"。第一条就表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他要刘芷支持他跟随伟人和朱总司令。 这番话说出了韩先楚作为一个军人的担当和信念。他要让刘芷明白,选择他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个军人家庭。 第二条体现了韩先楚直率的性格,他坦言自己不会儿女情长。这是一个军人对未来伴侣最真诚的交代。 在说第三条时,韩先楚的语气更加坚定。他希望将来的儿子能够继承父辈的事业,延续军人的荣光。 面对这样直白的表态,刘芷一时不知如何回应。韩先楚见状,从口袋里掏出了那颗特意准备的红枣。 红枣在延安是很受欢迎的小食。韩先楚把枣子递到刘芷面前,说要请她品尝。 就在刘芷准备张口吃枣的瞬间,韩先楚立即说:"张嘴就是答应了。"这个出其不意的举动,显示出了他在战场上常用的战术思维。 这一招确实高明,既化解了当时的尴尬,又巧妙地达到了目的。这个独特的求婚方式,成为了延安一段佳话。 徐向前将军得知这个情况后,对韩先楚这个方法很是赞赏。他认为这既体现了军人的果断,又不失风趣。 不久后,韩先楚和刘芷就在延安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这场婚礼虽然简朴,但却凝聚了革命同志们的真挚祝福。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6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