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夏天,安徽宿州的老式筒子楼里,60岁的李雪英正经历着人生最漫长的雨季

程贻聊聊甚无聊 2025-04-12 10:42:47

2007年的夏天,安徽宿州的老式筒子楼里,60岁的李雪英正经历着人生最漫长的雨季。儿子王昆鹏因沉迷炒股欠下75万巨债后人间蒸发,留给母亲的只有一沓催款单和空荡荡的屋子。这个在纺织厂退休女工,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推开了命运的重门。

变卖家产时,李雪英抚摸着老宅斑驳的墙砖,这里曾飘出过儿子考上大学的捷报,也回荡过全家围坐吃年夜饭的笑声。两套房产凑齐的50万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剩余25万的窟窿,对于这个每月领着微薄退休金的老人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

从此,城市的凌晨四点有了新风景:李雪英佝偻着背在菜市场捡菜叶,寒风中推着冒热气的窝头车穿梭在工地门口。她自制的面食总比别家多给半个,渐渐地,建筑工人们都认得这个总把"不够再添"挂在嘴边的老太太。有位包工头悄悄在碗底压了张百元钞,说"给阿姨买副厚手套"。

命运却总爱捉弄苦命人。2010年冬夜,李雪英在收摊路上被电动车撞倒,右腿打着石膏躺在病床上,手里还攥着没数完的零钱。更揪心的是讨债遭遇,有个债主把利息翻了三倍,她抱着账本在人家公司门口等了三天,最后用3500元"赎回"了那张已经还清的欠条。

但诚信的砝码从未倾斜。当卖水果的摊主主动免去200元债款,当老邻居把旧棉衣悄悄挂在她的窝头摊旁,李雪英都一笔笔记在泛黄的笔记本上。七年间,这个本子写满了137笔债务,也记下了32次陌生人的善意。

2014年清明,当最后一笔欠款划上红勾,李雪英在丈夫遗像前摆上了新蒸的窝头。可卸下债务枷锁的她,依然在等待另一场重逢。她保留着儿子房间的旧布置,连墙上褪色的明星海报都没揭下,每天擦拭那台早已停机的旧电脑,仿佛下一秒屏幕就会亮起儿子的视频请求。

如今75岁的李雪英,依然在夜市支着小小的摊位。白内障让她的世界蒙上薄雾,但每当有年轻人驻足买窝头,她总会眯起眼睛笑:"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闯荡。"有人问值不值,她摩挲着围裙上补丁的针脚:"账还清了,心就敞亮了。他啥时候回来,这永远是他的家。"

她的故事像块试金石,照出人间百态。有人赞她是"当代孟母",用脊梁扛起破碎的山河;也有人质疑这是愚孝,但李雪英始终守着老理儿:娘在家就在。那些深夜蒸笼腾起的热气,那些寒风里推车吱呀的声响,最终都化作了等待的坐标——在时光长河里,为一个迷途的灵魂亮着灯。

这座城市的霓虹灯下,李雪英的窝头摊依然准时出现。每个热气腾腾的馒头里,都藏着个母亲最朴素的愿望:愿所有走失的孩子,都能循着家的味道归来。

0 阅读:70
程贻聊聊甚无聊

程贻聊聊甚无聊

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