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关押在上海临时监狱的日本战犯中野久勇,谎称拉肚子去上厕所。在路过一个办公室时,他突然跑了进去,然后直接推开后窗户跳到了屋外,最后撬开了墙上的铁丝网越狱逃跑了。 1947年的上海,百业待兴。这座曾经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正在战后缓慢恢复,街头依然随处可见战争留下的创伤。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一项重要的工作正在进行着——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上海作为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场,设立了专门的战犯审判机构和临时监狱,以应对大量待审的日本战犯。 在众多战犯中,中野久勇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这位曾经的日本军官,在战前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专门接受过特殊军事训练和审讯技能培训。他在毕业后被派往中国,最终成为了驻扎在上海崇明的宪兵队队长。在那里,他指挥部下搜捕抗日志士,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中野久勇在崇明地区的恶行罄竹难书。他不仅指挥部下四处搜捕抗日分子,更亲自参与审讯和处决。在他的指挥下,宪兵队使用了包括绞刑、水刑在内的多种酷刑手段。当地百姓对这支宪兵队闻风丧胆,许多革命志士惨遭毒手。 在临时监狱里,中野久勇与其他战犯被关押在一起。这些人大多是在华期间犯下重大罪行的日军军官,他们彼此之间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有的人曾是军中同僚,有的则在不同地区担任过类似职务。这种特殊的关系网络,使得他们在狱中也保持着某种联系。 上海临时监狱位于市区边缘,是一座改建的旧式建筑。由于当时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战犯审判,人力物力都很紧张,临时监狱的警力配备相对薄弱。监狱内的战犯们虽然失去了自由,但基本生活条件还算过得去,他们每天能定时就餐,有固定的放风时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1947年12月的一天,中野久勇趁机实施了他的越狱计划。那天,他谎称自己拉肚子要去上厕所。在押解途中,他突然冲进路过的一间办公室,推开后窗跳了出去,随后用工具撬开了墙上的铁丝网,就这样逃之夭夭了。这起越狱事件,暴露出了当时临时监狱在管理上的诸多漏洞。 监狱的警戒力量不足,再加上天气寒冷,警卫人员的警惕性也有所下降,这些都为中野久勇的越狱创造了条件。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上级部门对战犯关押条件和管理制度的重新审视。 在实施越狱之前,中野久勇对监狱的日常运作进行了长期观察。他发现冬季的上海天寒地冻,警卫们往往会躲在室内取暖,巡逻频率也明显降低。此外,他还注意到临时监狱的部分铁丝网年久失修,这些细节都被他记在心里。 为了获得越狱所需的工具,中野久勇花了不少心思。他利用监狱允许战犯做一些简单劳动的机会,逐渐收集了一些金属零件。这些看似无害的小物件,在他的巧妙处理下变成了能够撬开铁丝网的工具。 越狱那天,中野久勇借口身体不适要去厕所。当时负责看守的警卫因为天气寒冷,并没有全程跟随。他抓住这个机会,闯入路过的一间办公室,迅速推开后窗跳了出去。在翻越围墙时,他熟练地使用准备好的工具破坏了铁丝网,整个过程显示出他之前必定经过了周密的计划。 逃出监狱后,中野久勇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隐藏身份。他选择了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职业—人力车夫。这个选择相当精明,因为当时上海的人力车夫数量众多,流动性很大,很适合藏身。他专门挑选贫民区拉客,与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混在一起,这让追捕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警方在得知中野久勇越狱后立即展开了大规模搜捕行动。起初,他们重点搜查了高档会馆、夜总会等场所,认为这位前日军军官可能会在这些地方藏身。然而这种传统的搜查方式并未取得成效。后来,警方调整了策略,将注意力转向了城市底层,特别是人力车夫较为集中的区域。 最终,中野久勇还是因为一个小细节暴露了身份。当警察试探性地让他找零三千元时,他在说"大饼"这个词时露出了明显的日本口音。这个微小的语言特征立即引起了警方的警觉。经过进一步盘查,这位装扮成人力车夫的战犯终于落网。 被捕后,中野久勇被重新送上了军事法庭。这一次,法庭考虑到他的严重罪行和越狱行为,判处了死刑。最终,这位曾经在上海崇明地区为非作歹的日本宪兵队长,在法律的制裁下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这起越狱案件也促使当局加强了对战犯的管理。
2003年,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女学生杨海嘉,无意间路过日本“真田山陆军“的墓园时,
【7评论】【6点赞】
XP沛
千刀万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