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应钦作为中国战区统帅代表,在接受日方降书时拍下的珍贵照片,本来何应钦能因此

小博大史 2025-04-14 11:18:07

这是何应钦作为中国战区统帅代表,在接受日方降书时拍下的珍贵照片,本来何应钦能因此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可他却因为这张照片备受争议。 1945年9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的受降典礼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举行。 何应钦作为中国统帅代表带领4名国军将领先后入席,随后作为日方代表军官冈村宁次带着小林浅三郎等6名军官也坐到了他们的席位上,并签署了投降书。 小林浅三郎鞠躬行礼,将签好字的投降书呈给何应钦。 而何应钦立即起立答礼,并微笑着用双手接过了投降书。 何应钦这一举动,让观礼席上1千多人不由发出了嘘声,就连美军代表的脸上也显现出了不满之色。 然而,何应钦这一举动却得到了冈村宁次和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的赞扬。 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写道: “小林总参谋长向何总司令呈交时,前后共敬礼3次。中国方面对此均不回礼。这恐怕也是出自美军的建议。但是在第3次小林总参谋长呈交降书敬礼时,何总司令却不由起立欠身答礼。看到我这位老朋友的温厚品格,不禁想到:毕竟是东方道德。” 今井武夫也在回忆录里写道: “我们在战败后,作为使节马上到敌军阵营中去,早已做好受辱的精神准备,根据情况,生命发生危险也无可奈何。不料,敌国军人却对我们洋溢着友邻之爱,此时此时,更增加了我们的感激之情。” 说句实话,被敌国夸赞,这感觉真的不爽,于是有人为了挽回面子非说是桌子太宽。 从照片上看,隔着桌子的何应钦个子太矮,而小林浅三郎又不往前探身,所以何应钦如果不站起来,似乎没法拿到投降书。 可是,冈村宁次不是说过吗?面对日方的敬礼,中方无须回礼! 其实,冈村宁次对于受降仪式有更详细的记载。 他说,国民政府在会场布置上起初准备用圆桌,这样就避免给日方产生被威胁感。不过在美军的干涉下,国民政府换成了一大一小两张长桌,并且大的长桌用的是皮靠背,小的长桌则用的是布靠背,以显示胜利者与战败者的区别。 所以说是桌子太宽的理由站不住脚。 2005年9月9日,何应钦的女儿也被问及何应钦为何起身回礼接受投降书时,她回答说,父亲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而冈村宁次又是高他几届的学长,所以在受降典礼上,他出于对日本的感情和对学长的尊重,才做出了回礼的举动。 确实,何应钦不光是冈村宁次的学弟,而且两人还是好朋友,早在1933年,他就奉蒋介石命令,与冈村宁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后来又奉汪精卫的命令,与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2份丧权辱国的条约,让日本人把他视为了朋友。 何应钦虽是蒋介石麾下的“八大金刚”之一,不过他并没把蒋介石当作唯一的靠山,在侵华战争爆发后,到中国前线指挥作战的日军高层多毕业于士官学校,比如土肥原贤二等都是校友,因此平时何应钦与他们也多有接触。 当然,何应钦“亲日”背后,也有蒋介石的影子。 蒋介石对日本的亲善也是公开的。 比如在1937年8月15日,日本海军航空队20架轰炸机自日本方向起飞,准备轰炸南京。 国民政府在得悉情况后,为在南京的日本侨民与日本驻华使馆人员,安排了特别列车,且派出40名宪兵护卫,将他们极周全地送至安全地。 数小时后,日本轰炸机像蝗虫一样,盘旋于南京上空,投下密如雨点的炸弹,使南京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何应钦在中秋节的时候,派人送了2卡车的月饼和1车水果,到日军总司令部去慰问,此外他还单独给冈村宁次送了2箱香烟和1箱茅台,因此冈村宁次与他成了好朋友。 不光何应钦表现得极为“亲日”,当时国民党将领也对日本军官十分热情,他们一再声明:“日军并非战败,中国军亦非胜利。”这让冈村宁次感到很安慰,认为蒋介石对日亲善的方针,在整个国民政府及军队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1945年12月23日,冈村宁在总司令部里见到了蒋介石。 蒋介石面带微笑,先是好言相劝,又过问生活上有没有不便之处?身体是否健康,需要什么尽管提,一定予以便利。随后他又强调中日两国应加强协作。 冈村宁次深感钦佩,一再表示认同蒋介石的观点。 而蒋介石所言的“协作”,就是让冈村宁次帮他对付共产党。 虽然冈村宁次是败将,但他在投降前主要的针对的是共产党的部队,并且还将作战经验编撰成《剿共指南》等。 果然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冈村宁次每天都要见不少国民党政要,为他们提供剿共良方,不光当面给出建议,还写了很多对付共产党部队的文章等。 在这个过程中,远东军事法庭几次要求国民党将冈村宁次移送并对其进行审判,但国民政府却以其有严重肺病为一直拖延,最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国民政府竟判冈村宁次无罪,在引发众怒的情况下,还将其护送回了日本。 由此可见,蒋介石也好,何应钦也好,他们作为国民政府的高层,为了个人的私利,对日本低三下四,压根没把人民的性命当回事,就已经注定了败局,毕竟不得人心者失天下,所以最后他们只能败逃台湾。

0 阅读:91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