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美国人寒春与丈夫阳早在延安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当时的她才28岁,那时她已经帮助美国研发了第一颗核弹,是核物理学界最年轻的科学家,可她却舍弃优渥的生活来中国放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寒春的英文名叫琼·辛顿,她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核子研究所,是杨振宁的同学,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成为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助手,并参与了美国第一颗核弹的研制,而那时的她也才23岁,是物理学界非常看好的科学新星。 然而琼很快就有了事业上的愧疚之心。 原来在1945年8月,美国为了报复日本,将研制出来的核弹扔向了广岛和长崎,导致20多万人丧生火海,目睹了这一悲剧的琼意识到科学不仅能造福人类,也能造成人类的杀戮和毁灭,遭受打击后的琼彻底对核物理失去了信心。 此时的琼想到了哥哥韩丁描述的红色中国,而她的男友阳早亦在1946年奔赴延安,并多次在信中盛赞那里人人平等,艰苦朴素,是真正人类文明的希望,并一再劝说她也应该参与到这场伟大的人类解放事业中来。 不过,真正让琼决定前往中国的人是毛主席。 当时琼在读完《西行漫记》后,对毛主席的伟大人格大为叹服,于是她放弃了美国的优渥生活和光明的前途,在宋庆龄的帮助下,于1949年春天来到了延安,并在那里见到了一身农民打扮的阳早,而她也在第一时间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寒春。 延安的景象让寒春激动不已,虽然物资匮乏,但人们平等友爱,且干劲十足,所有人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解放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互相都可以给对方提出意见,所有人都能畅所欲言,这里既没有压迫,也没有剥削,一切都以“是否有利于人民”为准则,她觉得比起用科学帮助美国争霸,这才是属于她的光明道路。 1949年,寒春和阳早在延安举行了婚礼,由于条件很艰苦,组织考虑给他们一定的物资帮助,结果遭到寒春的拒绝,她说这不符合她对共产党的信仰。 最先,寒春和丈夫在瓦窑堡农具厂工作,这工作对于世界级科学精英来说有些大材小用了,可寒春却干得非常起劲,甚至还对农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为的就是能让延安遭到破坏的农业能尽快恢复。 除此外,寒春的精神世界在那一时期获得了重建,一些原来的认知也被重新塑造,让她懂得了生活真正的意义,就是必须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1949年秋,为了建设那些新扩大的解放区,干部们大批大批地离开了延安,身为其中一员的寒春,也接受到蒙古去建设新农场的任务。 从这时起,寒春就把奶牛培育当作了毕生的事业。 不过农业建设的过程也是坎坷的,比如要用极大的耐心获得牧民的信任,比如要和土匪和旧势力作斗争,还要提防反革命搞破坏等,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寒春都没有感到沮丧。 抗美援朝时期,牧民纷纷捐牛献羊,政府担心牧民捐太多会影响到生活,但是他们仍坚持将牛羊捐了出来,要知道那是个信息落后,交通闭塞的边区,可这也不影响牧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坚定了要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的信念。 1953年,寒春和丈夫带着1千头奶牛,来到了西安市郊的国营草滩农场。 寒春在那里学会了结合群众的力量 ,会让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她学会了向有经验的群众请教,从而提高了业务水平,思想觉悟也有很大提升。 在农具方面,寒春的物理学派上了用场,铡草机是农场的必须品,可由于零件供应不上,又没有备件,所以铡草效率很低,导致青贮变质,于是寒春就摸索着自己做,到最后不仅能自给自足,在对铡草机进行改革后,铡草的效率翻了一倍,而这种铡草机生产出来后更是供不应求,成为了草滩农场的一大亮点。 1966年,组织为了照顾寒春夫妇,把他们调回北京搞翻译工作,还为他们在专家楼里配备了一套住房,可以说这待遇是在农场里绝对想不到的,但寒春却谢绝了好意,她认为脱离了人民就是阻碍了她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于是她向毛主席提出要同工同酬,取消待遇特殊化,最终在她的坚持下,她和丈夫又调到北京红星农社,继续从事农业机械及奶牛饲养机械化的研究。 当中国研究出核弹时,美国政府却宣称她是核原子间谍,她的家人也因此受到牵连,一时众人都认为她肯定会为了家人选择回国,但她却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工作。 也有人认为一个研究原子弹的养了几十年牛,是人才的最大浪费,所以劝寒春从事科学领域方面的工作,但寒春却说,她到中国不是为了养牛,而是为了她的信仰。 寒春享受副部级待遇,配有小车,可她很少使用,小车也因此成为了农场里的公车,她对物欲没有要求,生活极为简朴,工资更是都用在了工作中,比如购买国外的优质牛精液和五金等。 2004年,中国开始发放“绿卡”,寒春成为第一个拥有“绿卡”的人。 2010年,为中国农业和畜牧业奉献了60多年的寒春因病去世,按照她的要求,她的骨灰被埋在她曾工作的农场旁。
1949年,美国人寒春与丈夫阳早在延安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当时的她才28岁,那
小博大史
2025-04-15 11:06:44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