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和部下吴绍周在双堆集战役中被俘后被送到功德林改造,黄维由于思想顽固拒绝改造,

小博大史 2025-04-15 11:08:28

黄维和部下吴绍周在双堆集战役中被俘后被送到功德林改造,黄维由于思想顽固拒绝改造,被关押了27年直到1975年最后一批获得特赦,可吴绍周却只关押了4年,毛主席就亲自特赦了他,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48年11月,国民党中将司令官黄维奉蒋介石命令,率领12兵团驰援被围困在徐州的黄百韬兵团,然而面对解放军的前后夹击,时任12兵团副司令兼85军军长的吴绍周建议趁还有一定的主动权,应该随机应变,切不可听从上级指挥继续冒进。 然而黄维虽足智多谋,却是国军名声在外的儒将,而儒将最大的缺点就是在紧要关头缺乏当机立断的气魄,再加上他愚忠于蒋介石,不管战场上的实际情况,仍坚持要按上级命令执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白白损失了兵力,还失去了转移的机会,最后整个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在了双堆集。 随着解放军的包围圈越收越紧,黄维、吴绍周等国军将领决定各自突围,临走时他们都带上了大量安眠药,准备突围不成功就成仁,宁死也不做俘虏。 随后黄维和吴绍周分别乘坦克突围,结果吴绍周在过河的时候,由于浮桥已经被黄维的坦克压坏,他的坦克无法继续前行,于是他就放弃了逃跑,做了解放军的俘虏。 结果,吴绍周被俘不久,黄维就因坦克故障也被抓了俘虏,两人不久后就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里见了面。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里,黄维抱着“忠臣不事二君”的想法,始终不肯承认犯下的罪行,不仅如此,为了向蒋介石表忠心,他还坚决不刮胡子,非说那胡子是在国民党那边长出来的,还经常吟诵《石灰吟》等诗以表气节,甚至在我党帮他治好了陈年重疾后,他虽感动,思想却仍冥顽不灵,认为我党这样干,无非是利用他做宣传。 所以自1959年开始的六次特赦都没有他,直到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已经是花甲之年的他才被释放,这样一来,他就比吴绍周多关了23年。 那么,吴绍周凭什么只关4年就获得特赦了呢? 这就得说到抗美援朝战争了。 朝鲜战争打响后,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战俘们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以黄维为代表,认为志愿军和美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差距太大,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所以他们幸灾乐祸地认定美官必赢。特别是黄维兴奋异常,每天不光洗冷水澡,还破天荒开始锻炼身体,幻想着蒋介石马上就会卷土重来。 另一派则以杜聿明为代表,认为必须以国家为重,虽然不能到朝鲜一线参加战斗,但积极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不光为志愿军献计献策,还保障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加班加点炒面。 原本,吴绍周在被关进功德林后,仍在继续学习军事知识,并不断分析国民党战败的原因,在分析的过程中他也对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军事能力有了更多了解,在明白共产党为何能得天下的原因后,他便开始真心改造,思想上进步也特别快。 其实吴绍周也是一员猛将,不过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很平庸,这是因为他并不赞成蒋介石发动的内战,但身居高位只能奉命行事。 不过在和解放军作战的过程中,吴绍周始终打得很保守,一方面他不愿意自己人打自己人,另一方面他看到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党内政府又贪污腐败,所以他已经预料到了国民党的败局。 此外,在双堆集被困时,吴绍周就动了起义的念头,但当时的形势又让他非常纠结,而就在这个节骨眼时,他手下的110师师长廖运周却率军投诚了共产党。 这件事的发生让吴绍周进退两难,想起义吧,他找不到起义的门路,逃回南京吧,蒋介石肯定会严惩他,再加上他听说共产党有优先俘虏的政策,所以在突围时他才随遇而安,心甘情愿做了俘虏。 为了提高志愿军的战略战术,功德林也成立美军战术研究班,由于吴绍周早年所在的国民党第85军都是美式装备,再加上抗战时期他又和美军有过接触,所以对美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都了如指掌,因此他积极报名,并和杨伯涛等人将对美军的了解及破解战术进行总结,并编写成了6万余字的《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 除此外,吴绍周向毛主席献上了两条妙计:一是夜间作战;二是近距离战斗。 毛主席在看了吴绍周的建议后非常高兴,立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商讨,在得到确认后,便将这两条妙计以电报的形式发往志愿军总指挥部,志愿军依据这两条计策,立刻调整了作战战略,从而打了多场胜仗,扭转了战局。 不得不说,吴绍周对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再加上吴绍周在抗战时期浴血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因此经过商议后,毛主席亲自下令:提前特赦吴绍周。 1952年10月,获得特赦后的吴绍周在湖南长沙和妻儿团聚,靠织布打纱谋生,后来组织考虑他身体不好,安排他到长沙织布厂搞管理工作,之后他又担任过湖南文史馆馆员等职务,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贡献。 1966年5月10日,吴绍周因病去世,临终前他表达了叶落归根的愿望。 2010年1月,为了完成吴绍周的遗愿,他的侄儿吴江在和相关部门协商后,将他的遗骸迁回了老家贵州凯里,相关部门以“抗日名将”的身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