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去大寨视察时,与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凤莲留下的珍贵合影,而被周总理

小博大史 2025-04-14 11:23:42

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去大寨视察时,与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凤莲留下的珍贵合影,而被周总理抱在怀里的是郭凤莲的长子贾小军,谁也没想到,这个贾小军后来成了首富,并且因为拿出3千万修建寺庙,颇受争议,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提贾小军,就先得说一说郭凤莲的故事。 在大寨最风光的时候,名声最响的是陈永贵,次之就是郭凤莲。 郭凤莲原本是昔阳武家坪人,由于自幼丧母,被寄养在大寨的外婆家,正因如此,郭凤莲对大寨的感情非常深厚。 陈永贵第一次找郭凤莲,是在她高小毕业的时候。 那时候,郭凤莲正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时任村支书的陈永贵对她说,为了让村民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劳动生产中,大队准备开设一个幼儿园,而有文化的她固然就是作为老师最合适的人选。 那时候,大寨已经在陈永贵的带领下,逐步摆脱了贫困,郭凤莲一向敬仰陈永贵,于是一口应承了下来。 然而1963年的洪涝灾害,却让安居乐业的大寨人一朝回到了解放前。 原来,大寨山多坡陡,田地很少,为了能增加粮食产量,陈永贵一直带着大家开荒拓地。 然而大寨环境恶劣,又极易引发洪涝,结果1963年那场大灾,不仅冲垮了田地,就连房屋也都坍塌了。 受灾情况严重到惊动了中央,就在地方政府准备拨粮拨款,进行灾后重建时,陈永贵却拒绝好意,并带着全村自力更生。 由于村民不多,劳动力就显得尤其珍贵,为了能够早日恢复生产,郭凤莲联合了一群年纪相仿的姑娘,也投身到了重建家园的工作中。 由于不怕苦不怕累,干起活来赛男将,郭凤莲组织的队伍很快就成了大寨村的一道风景线,而她们也因此被称为“铁姑娘”。 1973年,在陈永贵调离大寨后,郭凤莲接手了他的工作,成为了大寨的领路人。 那时候的大寨是全国学习的榜样,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来参观学习,但郭凤莲非常沉稳,她时刻不忘带领乡民为粮食增产多干苦干。 除了生产劳动,郭凤莲还经常会把会议精神带到田间地头,和乡民们学习讨论。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分田到户的小岗村成了农村发展的风向标,此时各种对大寨的质疑声此起彼伏,这让郭凤莲大惑不解。 这天,郭凤莲到县里开会,才得知上级领导已经决定把她调离大寨,让她到晋中果树研究所去当副所长。 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寨村的郭凤莲,一想到要去新的岗位上从事新工作,心里既有对大寨的不舍,又有对新工作的恐惧,然而她毕竟有战天斗地的精神,因此还是接受了领导的安排。 时间一晃来到了1991年。 在郭凤莲被调离大寨后,接下来的几任大队书记不光没有带领大寨走到富裕道路,反而让大寨的经济一落千丈,让大寨沦为了贫困村。 为了帮助大寨发展经济,上级又把郭凤莲调了回来。 郭凤莲毕竟在外面工作多年,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很深刻,但她发现大寨的乡民还停留在过去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 于是郭凤莲租了4辆大客车,带着乡民到河北高前村去参观学习。 高前村以前是学大寨的典型,但在改革开放后,村子通过多种经营,已经实现了富裕,农民也都住上了小楼房。 看着高前村富裕的程度,乡民无不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地里刨食,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郭凤莲还到上海等发达城市去考察,也正是在考察的过程中,郭凤莲有了新思路,在回来后就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 郭凤莲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先后打造了煤炭、化工、建材和地方旅游等产业项目,而郭凤莲在带着乡民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她还被选为人大常委等职务。 经过数年的努力,大寨人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万元钱,而村子的经济总收入则突破3亿之多。 郭凤莲将经济收入在投入到产业投资的过程中,还解决了老人养老和小孩教育的问题。老人每月可以领取300元钱的养老金,小孩则免除学费,考上大学还有额外的奖学金。 到2008年的时候,郭凤莲解决了全村的医疗保险。 虎母无犬子,在郭凤莲发展工业的时候,贾小军也在实业经营方面展露出了不俗的表现,他先是成立了一家化肥厂,后来又创建了一家核桃加工企业,在他的努力下,企业的生产总值不断创新高,而他也因此成为了村中“首富”。 由于对民俗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贾小军为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于是投资3千万,在虎头山上修建了“普乐寺”,没想到这让贾小军遭到了民众议论。 不过,在贾小军看来,只要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他做的事情就有意义,因此他丝毫不后悔。

0 阅读:44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