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7岁的杜美如重返上海杜公馆时,对记者坦言是父亲杜月笙临终的一个决定

曦月谈 2025-04-14 11:51:14

2017年,87岁的杜美如重返上海杜公馆时,对记者坦言是父亲杜月笙临终的一个决定,保全了杜家后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杜美如出生于1930年,她的母亲姚玉兰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在5房妻妾中,是不寻常的人物。 姚玉兰是名声在外的京剧名伶,在上海演出时,她出色的表演征服了杜月笙。 当时的杜月笙已经取代了黄金荣在青帮的地位,整个上海滩黄赌毒的生意几乎都被他垄断,再加上他又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因此军政商界的名流显贵们无不与他称兄道弟,所以说他是上海滩的土皇帝,也没有人反驳。 然而杜月笙提出要娶姚玉兰时,却遭到了拒绝。 原来,姚玉兰看不上姨太太这个身份。 后来杜月笙找了不少人做说客,还承诺要与姚玉兰白头到老,并让姚玉兰享有与正妻相同的待遇,这才抱得美人归。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杜美如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在她出生之前,杜月笙先后已经得了6个儿子,所以特别渴望有个女儿。 正因如此,杜美如出生后深得杜月笙宠爱,不光从小就给配了17个佣人专门服侍她,而且还在她满月的时候,举行了极为盛大的宴会。 不过,杜月笙在教育子女方面非常严格,哪怕是受宠爱的杜美如,也曾因考试不及格,挨过杜月笙的棍子。 然而在杜美如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收拾行装准备继续求学时,一向看重子女学习的杜月笙,却安排她去了香港。 那一年是1949年。 此时的国民党政府已是日落西山,而杜月笙也因为失去了利用价值,成为了被蒋介石打压的对象。 杜月笙在近20年里一直为蒋介石卖命,不光为他筹集军费,还甘当刽子手,屠杀过不少革命志士。 抗战胜利后,杜月笙原本以为凭他的付出,蒋介石会让他当上海市市长,结果等到最后,他什么官职也没捞到。 当然,最让杜月笙失望的是,还是蒋经国以“囤积居奇”的罪名抓捕了他最引以为傲的儿子杜维屏。 为了救杜维屏,杜月笙想了不少办法,最终才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从中干预,释放了杜维屏。 蒋介石这种过河拆桥的卑劣行径,让杜月笙非常失望,因此他曾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蒋介石拿我当夜壶,用过了就塞到床底下。” 1949年眼看上海就要被解放,杜月笙深知就凭手上沾染革命志士的鲜血这一条,他就会遭到共产党的清算,但他更清楚蒋介石的为人,所以才让杜美如中断学业先行一步去了香港,而他随后带着数十家眷,也坐船离开了他曾创造过传奇的上海。 因此,到杜月笙去世时,就只剩下11万美元。 杜月笙把11万美元做了规划:5个姨太太每人分1万美元,儿子们亦每人1万美元,未嫁的女儿6千美元,嫁为人妻的女儿4千美元。 随后,杜月笙让杜美如去汇丰银行的保险柜里取回欠条。 杜美如回忆说,那是历年来别人给父亲打的欠条,累积亦是一笔巨款,若是能把这些债务要回来,杜家后人完全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杜月笙却当着所有人的面,把欠条烧了个干净。 杜月笙的做法,让家人很是不解,因此在后来遭受生活的苦难时,不少家人对此产生过诸多抱怨。 然而杜美如多年后才明白,父亲这一行径实在是高明。 要知道杜月笙是黑帮大佬,和他借钱的也都是些三教九流和有权有势的人,所以杜月笙活着时,他们认账,但杜月笙死后,其儿女上门要债,一定会引发仇恨,而后果也绝不是杜家后人能承受得住的。 杜月笙烧了欠条,不光是舍钱消灾,也让那些欠钱的人对他感恩,势必对杜家后人给予照拂。 所以,杜美如认为,正是杜月笙这一行径,保全了杜家后人的平安。 杜月笙去世后,杜美如随母亲姚玉兰迁居台湾,并在那里与飞行员蒯松茂结婚。 蒯松茂被调到约旦工作后,杜美如亦随同前往开展外交工作,直至蒯松茂辞去职务,夫妻才在约旦开了一家中餐馆。 晚年,思乡心切的杜美如回到台湾定居,但她一直对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杜公馆心驰神往,所以在回到上海,看到熟悉的杜公馆时,她势必会想到父亲对家人的疼爱,而父亲烧欠条的事,也正体现了他对家人的疼爱,及护家人周全的努力。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