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有一次杨成武带领着自己的部队打了一场精彩的胜仗。自己的营长将对面军官的大衣给缴获来了,刚带给杨成武看一眼,杨成武就惊呼道:“大家再次准备一下,我们即将又一场硬仗要打了。”就在战士们非常疑惑的眼神中杨成武为大家解释了一番,战士们立刻去准备开始进入战斗状态。 1939年秋天,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战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殊死搏斗。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敏锐的军事嗅觉,在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 10月底的一天,杨成武从情报中得知,日军600多人正向我军驻地进发。他当机立断,在雁宿崖一带布设了周密的埋伏,准备给敌人一个迎头痛击。战斗开始后,我军猛烈的炮火将日军打得措手不及,虽然日军依托地形顽强抵抗,但最终除极少数逃脱外,绝大部分日军都被击毙在这片土地上。 战斗结束后,杨成武组织了会议,听取各团团长和独立营营长的战斗汇报。会议正在进行中,独立营的营长突然汇报:"报告司令员,独立营牺牲战士15名,受伤22名,缴获日军一件军官大衣,上有金黄色绶带。" 一直低头不语的杨成武闻言抬起头来:"给我看看。" 这是一件做工精良的军官大衣,胸前斜挂着金黄色的绶带,肩章上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质地柔软,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军官所有。杨成武仔细检查着大衣的每一个细节,脸色逐渐变得严肃。 "这是怎么缴获的?"杨成武问道。 "报告司令员,是7连在打扫战场时发现的。打死了一名日军军官,身上大衣很新,便给他扒了下来。" 杨成武神情一变,立即下令:"给部队传令,全部做好战斗准备!" 在场的指挥员都愣住了。参谋长黄寿发不解地问:"司令员,部队刚刚经过一场恶战,是不是应该先休整一下?" "日军有仇必报,我们打死了他们的大佐,肯定要过来报仇的。"杨成武指着大衣上的姓名牌解释道,"你们看,这是辻村大佐的大衣。打死一名高级军官,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 众人凑近一看,果然在大衣的姓名牌上清晰地写着"姓名辻村"。杨成武继续分析:"按照日军的性格和作战惯例,他们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组织更大规模的报复行动。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做好准备,否则将面临更大的危险。" 杨成武的预判不是空穴来风。早在长征和抗战初期,他就多次与日军交手,对敌人的作战特点和行为模式有着深刻理解。作为被聂荣臻誉为"模范团政治委员"的指挥官,他知道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先知先觉意味着生存的机会。 果然,仅仅第二天,侦察兵就急匆匆跑来报告:日军1500多人正沿着银坊和西流水两地向司令部驻地司各庄浩浩荡荡而来。比起前一天的600人,这次日军明显增加了兵力,战斗将更加艰苦。 杨成武确认敌情后,立即向聂荣臻司令员紧急请示。得到批准后,他开始精心布置战场。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他否决了参谋们再次在雁宿崖设伏的提议:"敌人不会两次栽在同一个地方。"经过研究地图,杨成武选定了黄土岭一带作为新的伏击点。 黄土岭地区地形复杂,四周环山,既有利于隐蔽伏击部队,又容易形成合围之势。杨成武指挥部队迅速占据有利地形,静待敌人进入伏击圈。日军这次明显比上次更为谨慎,他们走走停停,时不时放几下空枪试探,妄图让埋伏的八路军暴露位置。 但经过严格训练的八路军战士纹丝不动,没有一个人因敌人的诡计而暴露目标。更令人意外的是,日军在接近黄土岭时,突然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杨成武意识到,敌人可能已有警觉,不能再按原计划行事。 前线总指挥陈正湘团长紧急向杨成武请示。经过与聂荣臻沟通后,杨成武果断下令:"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不能让他们迫近分区司令部。" 当天夜里,陈正湘指挥部队发起突然攻击。正在睡梦中的日军猝不及防,许多人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炮火击中。其余日军迅速组织起来,凭借白天构筑的简易工事顽强还击。战斗异常激烈,但这次八路军吸取了雁宿崖战斗的教训,武器弹药充足,战术配合更加默契。 战斗中,一名通信兵发现了重要情报:"报告团长,西南方向的那个院子里,发现敌人电磁信号密集。"陈正湘迅速用望远镜观察那个方向,看到一个普通的北方四合院内人员进出频繁,门口还有岗哨。他立即意识到,院内可能有敌军高级指挥官。 "神炮手"李二喜被叫来,接到了炮轰小院的任务。李二喜架好迫击炮,仔细瞄准,第一炮略远,第二炮略近。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呼吸和方向,发出第三炮。炮弹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正中院内,将正屋屋顶炸飞。 经过五个小时的激战,八路军全歼来袭日军1500多人。后经多方证实,李二喜击中的正是日军旅团长阿部规秀的指挥所。阿部规秀重伤后被运往后方,但最终不治身亡。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5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