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后卫师”英勇献身的高级将领如下: 陈树湘:29岁,34师师长,2009年9月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16 08:49:07

绝命后卫师”英勇献身的高级将领如下: 陈树湘:29岁,34师师长,2009年9月10日,陈树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程翠林:27岁,34师政委 王光道:30岁,34师参谋长 在1934年春,中国南方的湖南省道县潇水河畔见证了一场悲壮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是红五军团第34师士兵的生死抗争,更是一次关于信念与牺牲的深刻体现。此战役在后来被记录,并在1979年通过电视剧《绝命后卫师》为公众所知,讲述了红五军团第34师作为红军主力突围时的后卫部队,他们如何英勇地掩护主力部队脱离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1905年,红34师师长陈树湘出生于的湖南长沙贫苦家庭,从小体验了苦难生活。1921年,陈树湘在长沙清水塘与毛泽东相识,这段缘分将他引向了革命的道路。陈树湘的军事生涯始于充满挑战的反围剿战争,他在1934年国民党的第五次反围剿中被临危受命。 1934年,随着国民党军队大规模的反攻,红军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国民党的目标是一举消灭红军力量,他们集结了约45万兵力,在多个战线上发起激烈的攻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红五军团第34师,由陈树湘带领,肩负着至关重要的断后任务,确保红军主力部队的安全撤退。 红34师在湘江河畔布置防线,陈树湘带领着这支由湖南和闽西客家子弟兵组成的部队,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围困。敌军不仅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还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即便如此,陈树湘和他的部队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抵抗力。他们利用地形优势,构建临时防线,与国民党军进行了数次激烈的交火。 红34师的士兵们表现出极高的牺牲精神,许多战士在缺乏弹药和食物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战斗,保护同志安全撤退。在一次次的战斗中,红34师逐渐消耗了自己的所有资源,弹药和物资几乎耗尽。 在一次关键的撤退战中,陈树湘面对极其困难的情况作出了突围的决定。他意图带领残部突破国民党的封锁线,回到湘南继续抗战。在执行突围任务时,陈树湘不幸腹部中枪,受伤严重。尽管身负重伤,他仍坚持指挥部队向前移动。在撤退过程中,部队被敌军追至一座废弃的庙宇,陈树湘在此被敌方民兵团发现。 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敌人的战利品,陈树湘在被押送途中,选择掏出自己的肠子,用尽最后一息生命力牺牲。 与此同时,红34师的100团团长韩伟,在另一路的撤退战斗中同样面临困境。部队弹尽粮绝,处境绝望之下,韩伟带领着最后几名战士做出了突围尝试。在激烈的交火中,韩伟弹尽后被迫至一处悬崖边,最终选择跳崖,希望能借此逃脱敌人的追击。幸运的是,他被当地的老百姓发现并救治,得以幸存,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火种。 红34师在这一系列悲壮的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仅有少数幸存者。 韩京京在成长过程中多次听父亲提起过自己革命生涯中的挚友陈树湘。这个名字,对于韩伟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战友的称呼,更是生死与共、同仇敌忾的伙伴。他父亲韩伟生前始终未能亲眼见到陈树湘的遗骨。韩京京决定亲自去寻找陈树湘,去完成父亲未曾完成的使命。经过多年的打探与查找,1979年,韩京京终于在湖南道县的潇水河畔,找到了陈树湘的遗骸。 陈树湘的遗骸经过多年风雨侵蚀,已经面目全非,但失去头颅的残骸无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震撼。韩京京将父亲未曾完成的承诺亲手交给了历史。 陈树湘的头颅遗失,正是他英勇牺牲后的一个无奈命运。在他那最后的时刻,他为了不被敌人俘虏,毅然选择了自尽,然而当时的敌人没有放过这位伟大的革命战士,甚至以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剖取了他的头颅。这一段残酷的历史,成为了红34师的悲壮象征。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