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68岁泰戈尔访华,悄悄住进徐志摩家,深夜非要睡陆小曼床上。徐志摩欣然答应,跑去睡客房,留下陆小曼左右为难。没等她做出回应,泰戈尔已经边卸衣服,边走进她的卧室。 1915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来自东方的文学巨匠一举震惊世界。他的作品《吉檀迦利》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泰戈尔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自然和爱的礼赞,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不谋而合。他笔下的《新月集》《飞鸟集》等作品,以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闻名于世,在中国文坛引起巨大反响。 1924年,泰戈尔首次访华,这次访问为中印文化交流开启了新的篇章。他在中国停留了近三个月,先后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进行演讲,与众多中国知识分子展开深入交流。 在这次访问中,梁启超、胡适等众多中国文化名人都与他有过深入交谈。特别是年轻的徐志摩,因精通英语被指定为泰戈尔的翻译。 徐志摩不仅为泰戈尔担任翻译,更致力于将其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他陆续翻译了泰戈尔的多部作品,包括《新月集》《园丁集》等。 1929年,68岁的泰戈尔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一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全国正处于统一却动荡的局面。 这次访华,泰戈尔带来了更多关于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新想法。他在印度创办的国际大学已经颇具规模,希望能与中国的教育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在访华期间,泰戈尔格外重视与年轻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交流。他认为,年轻人是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这也是他选择住在徐志摩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泰戈尔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曾多次表示,中国的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这种东方文化之间的共鸣,成为他与中国知识界建立深厚友谊的基础。 在这次访华之前,泰戈尔就已经通过书信与徐志摩保持着密切联系。两人不仅讨论文学创作,还经常交流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这种深厚的私交,让泰戈尔在访华期间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徐志摩家作为临时居所。 1929年的上海,已然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这里汇聚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家。在法租界的一角,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住所成为了文人雅士常常光顾的场所。 这座房子装修别具一格。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家中常常举办沙龙活动,各路文人雅士时常聚会于此,讨论文学、艺术和时事。 他们的客厅里摆放着一架钢琴,墙上挂着中西方的艺术作品。这里不仅是一个居所,更像是一个小型的文化交流中心,经常有外国友人来访。 得知泰戈尔即将到访,徐志摩夫妇特意将一间客房改造成印度风格。他们在房间里挂上了充满异域风情的壁毯,摆放了印度风格的家具,力求让泰戈尔感受到家的温暖。 那个时期的陆小曼已经成为上海滩有名的才女,她精通音乐、绘画,在文化圈中颇有名气。每当有客人来访,她都会准备精致的中式菜肴。 泰戈尔到访的第一天,徐志摩夫妇举办了一场小型晚宴。席间宾主交谈甚欢,大家用英语交流,讨论着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然而到了就寝时间,事情出现了意外转折。泰戈尔突然表示,他想睡在主人的卧室里。这个要求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徐志摩却表现得十分开明,他立即表示愿意和陆小曼搬到特意布置的客房。对于这位尊敬的客人的特殊要求,他选择了最大程度的包容和理解。 这个场景被当时在场的几位文人都记录了下来,包括同在座的邵洵美夫妇。泰戈尔的这个举动,在当时的社交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不过,这件事最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解决了。徐志摩夫妇搬去了印度风格的客房,而泰戈尔则住进了中式布置的主卧室。 后来的日子里,泰戈尔在徐志摩家的生活也渐渐平静下来。每天清晨,他都会在院子里散步,有时还会即兴创作一些诗句。 这段时期,徐志摩家几乎成了文化沙龙的中心。各路文人雅士纷纷前来拜访泰戈尔,与这位文学巨匠交流思想。中式的主卧室反而成了泰戈尔接待来访者的会客室。 泰戈尔在上海期间,除了与文化界人士交流,还发表了多场演讲。他的演讲内容涉及东方文化的复兴、教育改革等重要议题。 这些演讲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人开始思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东方文化的独特性。 住在徐志摩家的经历,让泰戈尔对中国的家庭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亲身体验后来被他记录在游记和书信中,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段时期,泰戈尔还结识了更多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这些交往为日后中印文化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次访问期间,泰戈尔还参观了多所中国的学校和文化机构。他对中国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结合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次访问之后,泰戈尔与中国文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他多次在印度接待来访的中国学者,推动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1929年,68岁泰戈尔访华,悄悄住进徐志摩家,深夜非要睡陆小曼床上。徐志摩欣然
百年战争录
2025-04-16 10:43:08
0
阅读: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