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许世友听说山东有一个前清高手,叫宫宝田,出于他对武艺的热忱,于是他来到山东想和宫宝田切磋。宫宝田说他可以躲避子弹的伤害,于是许世友就拿起一颗石头跃跃欲试。 在中国武术史上,能入选大内侍卫的武师都是当时顶尖的高手。宫宝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武艺故事不仅流传于民间,更是得到了众多军事将领的认可。 宫宝田出生于1870年,在山东乳山市崖子镇青山村长大。在他13岁那年,拜入了八卦掌大师尹福的门下,开启了他的武术之路。 尹福不仅是光绪皇帝的武术教师,更是八卦掌一脉的重要传人。在尹福的调教下,宫宝田专攻游身八卦掌,这套功夫讲究身法灵活,步伐多变。 因为尹福是董海川的大弟子,宫宝田还有幸得到了董海川的亲自指导。在武术界中,董海川是八卦掌的集大成者,他的指点让宫宝田的武艺更上一层楼。 宫宝田天资聪颖,加上刻苦练习,很快就展现出非凡的武学天赋。他的师叔和师伯们都对这个后辈青睐有加,经常给予指导。 在师门的悉心教导下,宫宝田的武艺日渐精进,不仅掌握了八卦掌的精髓,更是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功夫路数。他的身手之快,在当时的武术界已是少有人能及。 1897年,宫宝田的武艺得到朝廷认可,被选入宫中任护卫首领。他被授予四品带刀侍卫的官职,负责保护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安全。 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宫宝田护送慈禧太后西逃,表现出色。因为这份功劳,他被任命为清廷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位居武官之首。 但在1905年,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宫宝田选择了弃官回乡。回到故乡后,他并没有隐居起来,而是开始收徒授艺,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后人。 1922年,张作霖亲自邀请他出山,担任东北军的武术总教头。这个任命不是轻易做出的,张作霖要亲自考验宫宝田的身手。 这场较量的规则很简单,张作霖要向宫宝田连开三枪。两人相距三十步,这个距离既不远也不近,正好能测试宫宝田的身手。 张作霖是个用枪的好手,他采用了连发的战术。第一枪打出后,紧接着就是第二枪,这种战术在实战中往往能制胜。 但宫宝田展现出的身手令人叹服,在枪声响起的瞬间,他已经闪到了张作霖的身后。这一手不仅展现了他的轻功修为,更证明了他确实有保护要员的实力。 这场较量之后,宫宝田正式成为东北军的武术总教头。在军中,他将传统武术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培养了一批精兵强将。 随着时间推移,宫宝田选择回到家乡山东青山村。在这里,他开办了一间拳社,开始专心授徒传艺。 拳社里不仅有普通百姓,还吸引了不少军界人士前来学艺。宫宝田的教学方式注重实战,每一招每一式都讲究实用性。 他教授的不仅是招式,更重要的是传统武术中的精华。比如八卦掌中的走转闪避功夫,在实战中可以救命。 在青山村的日子,宫宝田过得平静而充实。他每天都在拳社里教学,将毕生所学传授给愿意学习的人。 这种平静一直持续到1941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位军界的重要人物找上了门。 拳社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学艺的人络绎不绝。宫宝田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教学态度,从不轻易收徒。 他坚持要求学生必须刻苦练习,像他当年学艺时那样投入。在他看来,武术不仅是防身技能,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每当遇到天赋好的学生,宫宝田都会倾囊相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中国传统武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1941年9月,八路军将领许世友听说宫宝田在青山村开办拳社。作为一位对武术有深厚兴趣的将领,许世友专程前往拜访。 两位武艺高手的会面地点选在了宫宝田的拳社。拳社虽然简陋,但整齐干净,墙上挂着各种传统武器。 见面之后,许世友先是让自己的警卫员展示了一手射击绝活。一名警卫员抽出驳壳枪,准确地击落了树上的一只小鸟。 这个射击展示引起了宫宝田的兴趣,他提出要展示自己的功夫。他让警卫员朝自己的毡帽射击,展示他闻名遐迩的躲避功夫。 宫宝田拿着一根树枝顶着毡帽,走出二十多步远。警卫员按照命令开枪,但子弹并没有打中目标。 当大家还在寻找宫宝田的踪影时,他已经从右侧的高粱地里走了出来。毡帽完好无损地握在他手中,展现了他精湛的轻功身法。 这一手功夫让在场的人都大开眼界,但宫宝田还想展示更多。他让战士们用水泼向自己,准备展示另一种绝技。 在战士们泼水的同时,宫宝田手持一把短刀,身形不断变换。他不仅躲过了泼来的水,还用刀法将水花反弹回去。 这场展示结束时,宫宝田全身上下都是干的,反而是泼水的战士们被水淋湿。这种精妙的身法和刀法配合,展现了传统武术的精髓。 要知道,轻功再快也快不过子弹,但宫宝田能躲过子弹是有其道理的。他抓住的是拔枪、抬手瞄准这段时间差,展现出极快的反应速度和身法。 这场武艺交流让许世友深受启发,他看到了传统武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实用价值。特别是那种快速反应和灵活闪避的能力,在战场上可以救命。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6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