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暴露了...他们来抓人了...快走...”2010年,在北京的一所医院里,一位95岁的老太太拽着身边的人死活不肯松手,反复地询问。 沈安娜1915年出生在江苏泰兴,原名沈琬。家里希望她温婉贤淑,可她从小就倔强得很。七岁那年,家人想给她缠足,她晚上偷偷剪掉布条,几次下来,家人也没辙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在泰兴县立初级中学读书,积极参加抗日宣传,爱国热情特别高涨。17岁时,她和姐姐沈伊娜为了逃避包办婚姻,坐鸡公车、转船,跑到了上海,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到了上海,沈安娜错过了南洋商业高级中学的招生。好在她写了一篇《求学》作文,打动了学校主任毛啸岑,不仅破格录取,还减免了学费。 她认识了进步青年华明之和舒曰信,开始接触革命思想。1934年,因为家里经济撑不下去了,她转到炳勋速记学校学速记。 同年,中共特科的王学文通过华明之找到她,建议她应聘浙江省政府速记员,借机搜集情报。她凭着每分钟200字的速记能力和一手好字,顺利通过考试,1935年正式上岗,开始了潜伏生涯。 沈安娜上岗后,很快就赢得了上司的信任,负责记录机密会议。她把情报用隐形药水写下来,藏在寄回家的信里,由丈夫华明之转交给组织。 华明之那时候辞了上海的工作,专门在浙赣铁路局协助她传递情报。1939年中秋,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坚定地投入革命。 潜伏的日子不好过,每天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暴露。她在国民党高层待了14年,记录了无数重要情报,为中共提供了关键支持。 1942年是沈安娜潜伏生涯里最惊险的一年。她的上线被捕,特务查到了她家。她靠着冷静和机智,临时编了个理由搪塞过去,总算逃过一劫。 这件事在她心里留下了阴影,晚年经常梦到那时候的场景。14年的潜伏生活,每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跳舞,可她硬是挺过来了,为新中国的建立出了大力。 1949年,沈安娜结束了潜伏任务,从南京回到上海。5月1日,中共中央表彰了以吴克坚为首的情报人员,她和华明之也在名单里。 新中国成立后,她进了国家安全局工作,华明之在上海国家安全局任职。1983年,两人退休,搬到北京西郊安度晚年。她还当过国家安全部的咨询委员,1989年得了荣誉奖章,表彰她在隐蔽战线上的贡献。 沈安娜晚年生活挺平静,喜欢摄影和书法,华明之则爱音乐和画画。两人热心公益,经常捐款捐物,延续了家族乐善好施的传统。 2010年,她的健康不行了。6月,她住进北京一家医院,病情越来越重,做了好几次手术。主刀医生顾卓云77岁,是烈士朱枫的侄女,亲自给她动刀。 可沈安娜还是扛不住,医院下了四次病危通知,最后十天几乎没尿液,生命顽强得让人感慨。 住院期间,沈安娜经常陷入过去的回忆。那句“我暴露了...他们来抓人了...快走...”不是随便说的,而是14年潜伏留下的心理负担。 她女儿华克放说,母亲晚年老被往事困扰,尤其是1942年的那次危机。病房里,她的手死死抓着女儿,眼神里满是惊恐,好像又回到了特务破门的那一刻。 2010年6月16日,她走完了95年的人生,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骨灰也安葬在那。
“我暴露了...他们来抓人了...快走...”2010年,在北京的一所医院里,一
星辰点点照前行
2025-04-16 21:32:42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