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杜月笙为了检查儿子是否聪明,就让人在桌子上放了三样东西:“银元、金条

星辰点点照前行 2025-04-18 23:09:53

20世纪初,杜月笙为了检查儿子是否聪明,就让人在桌子上放了三样东西:“银元、金条和钞票,岂料,小儿子却只选了个桌布,这让杜月笙很是失望,认为小儿子脑子坏掉了,但接下来小儿子的一个举动,却让杜月笙高兴地站了起来,连连拍手叫好! 杜月笙1888年出生在上海浦东高桥镇,原名叫杜月生。他小时候日子过得不容易,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家里穷得叮当响。 14岁那年,他一个人跑来上海讨生活,先是在水果行当学徒,干些跑腿的活儿。后来,他加入了青帮,靠着脑子活、胆子大,慢慢混出了名堂。 他在上海滩一步步爬上来,跟黄金荣、张啸林齐名,被人称作“上海三大亨”。青帮是个复杂的组织,干的不少是地下买卖,比如鸦片生意、赌场啥的,杜月笙靠这个发了家。 不过他也不光干这些灰色勾当,还开了银行、搞了航运公司,混进了正经商界。听说他还跟国民党高层关系不错,早年还掏钱支持过孙中山的革命。 到了抗日战争那会,他组织人手支援前线,多少也算有点爱国心。 杜月笙这人,脑子转得快,做事有魄力,上海滩上谁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从一个穷小子混成大佬,靠的就是这份机灵劲儿和不怕事的性格。 有一次,杜月笙想看看自己的几个儿子有没有出息,就让人拿来银元、金条和钞票,三样东西摆在桌上,让他们挑一个。 大儿子、二儿子都盯着那些值钱玩意,只有小儿子杜维屏,伸手拿了桌布。这下可把杜月笙气得不行,心想这小子怎么回事,脑子进水了?银元、金条、钞票不要,挑个破桌布干嘛? 可就在大家都觉得杜维屏没戏的时候,他把桌布往怀里一拉,哗啦一下,桌上的银元、金条、钞票全被他裹走了。 这招来得太妙,杜月笙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站起来拍手叫好。原来,小儿子不是傻,而是太聪明了!他没挑单件东西,而是想办法把所有的都拿走,这份机智让杜月笙觉得后继有人。 这事儿后来在杜家传开了,大家都说杜维屏小小年纪就有大智慧,不愧是杜月笙的儿子。杜月笙也因为这事,对这个小儿子刮目相看,觉得他将来肯定能干大事。 要说杜月笙怎么在上海滩站稳脚跟,那得从他加入青帮说起。青帮在当时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团伙,那是上海地下世界的一股大势力。 杜月笙刚进去的时候,就是个小喽啰,干些跑腿打杂的活儿。可他不一样在哪呢?脑子好使,眼光长远。他看准机会,帮着青帮老大黄金荣处理了不少棘手的事,慢慢得了信任。 后来,他开始自己带人,接手鸦片生意。这玩意儿在当时虽然不光彩,可赚钱快得很。杜月笙靠这个攒下了第一桶金,手底下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还开了几家赌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过,他没把钱全花在吃喝玩乐上,而是拿去投资正经行当,比如银行、航运啥的。这让他不光在地下世界有地位,连上流社会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抗日战争那几年,日本打进来,上海乱成一团。杜月笙没跑,也没躲,反而组织人手支援前线,捐了不少钱和物资。 杜月笙混了大半辈子,到了晚年身体不行了。1949年,他带着家人去了香港,离开了他打拼一辈子的上海滩。1951年,他在香港病逝,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他走的时候,手里的财富和势力虽然不如当年,但名声还在。 杜维屏呢,后来接了父亲的班。他没像杜月笙那样混地下世界,而是专心做生意,在商界闯出了一片天。靠着小时候那股机灵劲,他在香港也站稳了脚跟,把杜家的名号延续了下去。 有人说,杜维屏能有这成就,多亏了杜月笙早年的培养,也多亏了他自己那份过人的智慧。

0 阅读:67
星辰点点照前行

星辰点点照前行

星辰点点照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