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去世后,悼词为邓小平亲自撰写,彭侄女为何提出不满? 1974年11月29日

历史烽烟客 2025-04-17 13:40:04

彭德怀去世后,悼词为邓小平亲自撰写,彭侄女为何提出不满?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因病去世。 在他去世之前的最后一刻,是他的侄女彭梅魁陪在他的身边,尽管当时的他已经非常虚弱,却还是强撑着病体安慰自己的侄女。 彭德怀一辈子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因此他把侄女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侄女对彭德怀也是十分孝顺。 弥留之际,彭德怀嘱咐侄女在自己去世后,要把自己的骨灰带回到家乡进行安葬,随后他便安心地闭上了眼睛,长眠在这片他曾经守护和保卫过的土地上,为自己伟大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 彭德怀生前曾经蒙受过冤屈,而且他的案子牵涉的人员众多,他的很多亲人、朋友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很多人都不愿意提起这件事情,以至于在彭德怀去世之前也没有为他正名。 彭德怀去世之后,不少人为帮他平反而努力着,并希望平反之后给彭德怀举行一个体面的追悼会。其实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也十分清楚,但是当时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不是为彭德怀平反的最佳时机。

1976年10月,陈云在谈到彭德怀的冤案时,说道:“对彭德怀这样明显不公平的事,是谁也碰不得的,谁说话谁就倒霉。” 后来党中央对于彭德怀冤案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很多人认为过去的错误既然认识到了,就应该做出纠正,这其中也包括彭德怀的老战友邓小平同志。 在这样的背景下,彭德怀的冤案终于等到了平反的时机。 1978年,邓小平等领导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大方向,此外,党中央在这次会议上重新审理了以往大量的冤假错案,也作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各地区要着手处理以往的冤假错案,展开平反工作。 其中,彭德怀的冤案作为平反工作的重点之一,也重新进行了审理,经过严格细致的重重审查,彭德怀的冤案终于得到了平反,得到了正名。 党中央决定于1978年的12月24日,在北京为彭德怀举行追悼会,给彭德怀一个迟到的交待。但是,举行追悼会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还需要面临很多的困难。 彭德怀去世之后,并没有及时回到家乡安葬,周总理等人也一直为此感到十分担忧,因为反革命集团随时可能会对彭德怀的遗骨下手,让他不能安宁。 因此,周总理为了保护彭德怀的遗骨,做出批示要把彭德怀的骨灰进行秘密转移。当时,只有少数军委内部的人知道这件事情,整个转移的过程对外是完全保密的,甚至遗体转移都是更名换姓之后进行的。

追悼会前前后后筹备了很长的时间,各种细节都考虑地非常周到,但是悼词的写作却成为了领导们心头的一件大事,因为悼词不仅要表达对彭德怀同志的怀念,更要对他的一生做出客观全面的总结。 后来,党中央领导一致决定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解放军报》的“军内一支笔”姚远方来撰写。 为了做好这件事,姚远方也是花费了很多心思,但是这确实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他前前后后删改了几遍都没能写出让大家感到满意的悼词,为此他也感到十分苦恼。 后来,邓小平得知了这件事情,就决定自己来负责这件事情,亲自为彭德怀撰写悼词。 在仔细考量之后,邓小平写下了一篇十分感人的追悼词,后来还在追悼会上亲自为老战友进行了致辞,送了老战友最后一程。

追悼会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圆满地结束了,但是他撰写的悼词却没有使彭德怀的侄女彭钢感到满意。 侄女彭钢的性格其实和彭德怀是十分相似的,因此也被称为“军中女包公”。彭钢是彭德怀所有侄女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和彭钢在一起生活时间最长、交流最多的一个孩子。 在战乱年代,彭钢和家人日子过的十分艰难,颠沛流离、四处漂泊。 直到她12岁那年,被伯父彭德怀接到中南海永福堂开始,她才算安定下来,此后断断续续地和伯父彭德怀一起生活了大约15年之久。 庐山会议之后的那段日子,就是伯父彭德怀最为惨淡的那段日子,也是彭钢这个侄女陪伴在他身边。彭钢后来回忆起那段时光,还称当年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也因如此,她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自己对悼词的不满。她认为说彭德怀是因病去世的,这一点是不对的,因为她认为彭德怀的死亡是迫害导致的。另外,她认为,说彭德怀是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这一点是不确切的,因为他还是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 最后,既然是给彭德怀平反,就应该对庐山会议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因此,后来她又辗转通过王震找到了邓小平。 得知彭钢的不满和诉求后,邓小平不但没有生气,还十分重视她提出的建议。 其实,彭钢提出的这些意见邓小平的心里都是清楚的,但是邓小平所处的位置不同于彭钢,他考虑和处理这件事情的出发点当然也就不同。 又碍于当时的大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在当时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

那时,党中央才刚刚开始进行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很多事情其实都还没有准备好,时机也不够成熟,对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也要十分慎重和谨慎才可以。 因此,为彭德怀平反这件事情也不能急于一时,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来处理这件事,对于一些领导人的评价也没办法一下子转变过来。 但是,邓小平一直记得彭德怀侄女的意见,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重新公布了对于彭德怀同志最客观公正的评价,彻底解决了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冤案,彻底为彭德怀同志平冤昭雪。 党中央的这一做法让彭德怀同志的后代感到十分欣慰,也十分感激中央的这一做法。 其实,彭德怀生前即便没有得到平反,他也没有因为当年受到的迫害而对党和国家失去信心,在去世之前,他回顾自己这一生时,还表达了自己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他依然坚信自己曾经信任的党、自己曾经保卫过的国家终究会还自己一个清白。 而党和国家也没有辜负彭德怀的期望和信任,终于在恰当的时机为他平反,帮他洗刷了冤屈,给了他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也算是告慰了他的在天之灵。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历史烽烟客

历史烽烟客

古迹随踪,对话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