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劝阻,嫁给了三代娶不上媳妇的老贫农,结果婚后惨遭家暴,却坚持不

江樵品史 2025-04-17 15:24:18

知青廖晓东不顾众人劝阻,嫁给了三代娶不上媳妇的老贫农,结果婚后惨遭家暴,却坚持不离婚,直到6年后病逝,她竟被树立为激发知青扎根农村干革命的知青典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68年,廖晓东高中毕业的时候,国家正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主席在鼓励知青下乡时还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我们都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受到感召的廖晓东决定到最艰苦的农村去做贡献。

廖晓东的父亲廖弼臣是青岛法院院长,不放心让女儿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去生活,一再劝她别去,并表示下乡的事还是留给弟弟和妹妹。

廖晓东却认为她作为家里的老大,应该为弟弟妹妹做榜样,所以她据理力争,父母见无法说服她,只得说出了隐藏多年的秘密——原来廖晓东是革命先烈的女儿,她的父母在解放前夕牺牲在了战场上,而廖弼臣曾发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把她抚养长大,正因如此才不放心她去农村,怕万一出了意外不好向牺牲的战友交代。

廖晓东听完虽然有些意外,但仍不改变下乡的决定,最终养父母见说服不了她,这才忍痛同意了她的决定。

廖晓东起初被安排到诸城县桃林公社插队,可她听说还有更贫困的山区,于是就和几名知青找到公社干部,主动要求要去最贫困最落后的山区扎根。

公社干部见一个小姑娘竟有这么高的觉悟,不由对她夸赞不已,随后在经过县领导的批准后,廖晓东一行人就被安排到了三官庙大队。

三官庙大队非常偏僻,由于没有像样的道路,因廖晓东一行人只能扛着行李跋山涉水,尽管一路上又累又渴,但他们却充满了干劲。

在三官庙的茅草房里安顿下来后,廖晓东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劳动中,不会使农具,她就虚心向村民学习,不认识庄稼,她也向村民请教,让村民刮目相看的是,她特别能吃苦,当时正好赶上天旱,只能挑水抗旱,个子不高的廖晓东也挑着几十斤的水桶艰难地来回,村民见她挑得很吃力,就劝她去种花生,结果却被她拒绝了,那天挑完水后,她的肩膀和手都磨破了皮,但村民们却夸她像个农村人。

春闲的时候,由于不用出工,公社便组织忆苦思甜的活动,不仅让一些贫农代表上台讲话,也让知青们参与到活动中来。

这天,贫农卢照东讲到了自家三代贫农的故事,他在介绍了祖辈的情况后,继续说道:“我爷爷由于穷娶不上媳妇打了一辈子光棍,从路上捡回了我爹当儿子养,我爹也因为穷娶不上媳妇,又把我这个孤儿捡回来当儿子养,现在我也没钱娶媳妇成了老光棍。”

一番话听得人们唏嘘不已,廖晓东更是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她想不到农村人竟然连娶媳妇都是奢望,可见建设新农村有多重要。她转念一想,要改变农村的现状,必须要有奉献精神,于是她猛地站起来大声说道:“我要给贫农卢照东做媳妇!”此言一出,现场一片哗然,她的同学吓得赶紧把她拽了出去。

同学严肃地批评道:“你别乱说话,你要是嫁到这里,你就永远也不能回城了。”可廖晓东却下了扎根农村的决心,她向公社干部提出了结婚要求,随后便和卢照东领取了结婚证。

然而当廖晓东跟着卢照东回家后,才发现卢照东的家里啥也没有,真正是家徒四壁,一穷二白。不过廖晓东不怕吃苦,她认为只要肯干,生活一定会大变样。

然而廖晓东很快就发现婚后的生活也不尽人意。

卢照东不讲卫生,经常脚都不洗就上了床,这些还是小事,最大的问题是卢照东还大男子主义,处处要对廖晓东横加干涉,他总说:“嫁给我就是我的人了,凡事得听我的,以后少管大队的事,操持家务,把田种好,再给我生个娃。”

这时廖晓东已经意识到农村落后的根源在于愚昧和封建思想的问题,再加上大队里娃娃不少,却没有一所学校,于是她主动承担起了教师的工作。不曾想卢照东却认为她不守妇道,竟然对她施以拳脚,无奈之下廖晓东只得天不亮就起来干活,将家中的一切事务料理好后,才去给孩子们上课。

然而廖晓东的隐忍却让卢照东变本加厉,因此廖晓东的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哪怕在怀有身孕后,她仍然隔三岔五地挨打。她的同学看不下去了,于是找到公社干部,要求解除廖晓东和卢照东的婚姻关系,没想到廖晓东竟然不同意离婚,公社干部也表示这在农村都司空见惯,不需要大惊小怪。

1974年,正在上课的廖晓东突然晕倒在了讲台上,听闻消息的知青们赶紧把她送到医院抢救,此时大家才知道她的病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已经到了晚期,就算来了神医也回天乏术。

廖晓东的养父母惊闻噩耗后悔不已,然而一切都晚了,被他们当作掌上明珠的女儿永远定格在了27岁的年纪。

县委领导在了解了廖晓东的事迹后,认为她扎根农村的奉献精神可歌可泣,于是追加她为党员,并将她树立为山东各知青点学习的知青典型。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