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欧菲光,因为不愿迁厂到越南,被苹果一脚踢出了产业链,业绩大跌,差点翻不了

鹏天云光 2025-04-19 19:08:44

几年前的欧菲光,因为不愿迁厂到越南,被苹果一脚踢出了产业链,业绩大跌,差点翻不了身。 谁能想到三年后竟靠华为和国产汽车起死回生? 2021年那会,苹果逼着供应商把生产线搬到越南,欧菲光死活不愿意。为什么?一是国内产业链成熟,迁厂成本高;二是当时国内新能源车和华为手机正火,蔡荣军可能觉得押宝国内更靠谱。 结果苹果直接断供,2021年营收暴跌53%,市值从700亿跌到147亿,三年亏了101亿。 但转机就藏在危机里。欧菲光果断砍掉苹果相关生产线,把设备全改成造车载摄像头。这一步棋太狠了,相当于把全部身家押在新赛道上。 2023年直接砸了14亿研发,搞出全球最小的AR-HUD(抬头显示器),导航和车速直接投到前挡风玻璃上,开车连低头看仪表盘都省了。 还有那个130万像素的工业相机,零件全是国产,专门给工厂流水线当“眼睛”,检测精度比人工高十倍。 这些投入很快就见到了效果。华为Mate70系列发布后,欧菲光成了主摄模组的主力供应商,单台手机贡献500-600元的收入。 2024年上半年利润直接翻倍,光靠华为订单就赚得盆满钵满。更绝的是,他们还给华为问界汽车供应摄像头,一辆车要装8-10个摄像头,单价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这相当于同时抓住了手机和汽车两个风口,业绩想不涨都难。 不过,转型背后的苦只有自己知道。2023年研发投入14亿,占营收的8.57%,这钱可不是小数目。 为了省钱,欧菲光甚至卖了深圳和苏州的房产,回笼资金搞研发。更难的是,车载摄像头市场竞争激烈,舜宇光学、联创电子都是老牌玩家。 但欧菲光有自己的绝活:他们做手机摄像头时积累的镀膜技术,用在车载镜头上能大幅提升成像质量,再加上华为的信任,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现在回头看,欧菲光的成功其实是三个因素的叠加:一是国产替代的大趋势,华为被制裁后急需本土供应链;二是新能源车爆发,车载摄像头需求激增;三是欧菲光在光学领域的技术积累。 但这里面也有风险,华为和汽车业务加起来占营收60%以上,大客户依赖的问题依然存在。 要是哪天华为订单减少,或者汽车行业不景气,可能又会陷入危机。 更有意思的是,欧菲光的转型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他们的工业相机用的是国产芯片和FPGA处理器,倒逼上游供应商提升技术;AR-HUD的研发也推动了国内光学材料的进步。 这种“鲶鱼效应”比单纯的业绩增长更有意义,说不定能孵化出更多国产科技企业。 但问题来了:欧菲光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如果其他被苹果抛弃的供应商也能像他们一样转型,是不是都能活下来? 这背后的关键,可能在于有没有提前布局的眼光和破釜沉舟的勇气。 毕竟,不是每个企业都敢在生死关头押注一个未知的领域。 现在,欧菲光的股价已经从4.5元涨到了17元,市值回到300多亿。但股民们还是有点担心:2024年净利润虽然翻倍,但扣非后还是亏了1272万,说明核心业务盈利能力还不够强。 而且华为手机和汽车的订单能持续多久?如果未来市场饱和,欧菲光还能靠什么增长?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的生存之道不在于抱住某个大腿,而在于能不能在危机中找到新的支点。 欧菲光的故事还在继续,它的未来,或许就藏在那些被人忽视的技术突破里。 财新周刊——《财新周刊|“果链”寻路》

0 阅读:160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