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特务头子毛森,抓捕了一个交际花小姐,审讯时,毛森用刀划开她的衣服,轻蔑道:“你招不招?”见美人颤抖着,他又把烟头烫在她的锁骨上! 厦门还在国民党手里,街面上表面风平浪静,实际地下暗流翻涌。 情报人员一个个藏在夜色中,赌的就是一条命。 刘惜芬,1924年生人,原名谁都记不住,熟的人都叫她“护士”或“刘小姐”,还有些人,私下嘀咕她是“交际花”。 真身份是地下党,是那个时代最锋利的针。 出身封建家庭,母亲早逝,人往往苦得早,骨头就硬得快。 十六岁进了博爱医院,表面是护士,实则摸清了日伪的病根,一边换药一边听墙角,护士袍里揣的是密电码。 从护士变情报员,路不长,但不好走,她出现在舞会上、茶座上、军官俱乐部,香水扑面,笑语连连。 背地里,谁手里握了兵力,谁在调防线,她全记得一清二楚。 靠这层身份,打进了厦门守军高层,情报准确,传递及时,解放军对厦门防线了如指掌。 但再好的伪装,终究敌不过出卖,1949年9月,因叛徒告密落网,被捕那天,她还穿着旗袍,刚从俱乐部出来,口红都没擦掉。 送进厦门警备司令部的地牢,迎面是毛森。 毛森这人,不讲人话,军统老特务,手下死的共产党人没一千也有八百,人称“杀人魔王”,一双眼没什么血色。 开场不是上刑,是说软话,香烟、点心、红茶,都摆在桌上。 毛森冷笑:“姑娘年纪轻轻,何必自讨苦吃。”刘惜芬面不改色:“我就是个护士。” 软的不行,立马翻脸。 先划衣服,羞辱为主,刀划开旗袍,一寸寸割,不审口供,先剥尊严,刘惜芬坐得笔直,冷着脸不吭声。 接着上刑,烟头烫锁骨,冒着焦油味的烟渍一个一个点上去,烙铁烧红压上肩胛,皮开肉绽,渗出黑血。 特务拿竹签捅进指甲缝,手指变形,血顺着缝流下来。 还有辣椒水灌喉,灌完再倒冷水,让人打寒战,胃里翻江倒海。 老虎凳压腿,骨头错位,脚掌青肿,昏过去就泼冷水,醒了继续。 有人从门缝看了一眼就吐了,毛森却笑得轻松:“反正是死囚,不用省。”这种地方,一旦开口,不用撑三天就能见到家人;但只要不招,撑多久都是烈士。 刘惜芬从头到尾只说:“我只是个护士。”牙缝里挤出四个字:“我不知道。”最后一次抬头,她盯着毛森,眼睛里没有一丝屈服,只说了仨字:“天亮了。” 这句话不是喊的,是咬出来的,那一刻,全屋静了。 毛森脸变了,十几个小时审讯下来,一句话没撬出,毛森暴怒,下令:“处理掉,别留活口。” 尸体第二天在城郊发现,无名无姓,只有指甲缝里的血还没干。 10月16日,厦门解放,枪声响起那天,毛森逃了,仓皇坐船去了台湾。 十年后死在台北一场内部肃清中,死因不明,处理方式叫“军法从事”。 刘惜芬牺牲时25岁,没有遗书,没有墓碑,消息是从其他被解救的难友口中传出的。 情报部门后来公开资料,厦门战役前,守军部署、补给仓位置、防空体系,全都被她提前送出。 一句话:她一个人抵得上一整个侦察营。 不少人看过她的资料,都记得那句“我只是个护士”,可真知道这场博弈的人,知道这五个字后面有多沉。 那时无数人死得没名没姓,但像她这样,挺过刑、忍住痛、死前还敢骂一句“天亮了”的,真不多。 后来新华社登过她的事迹,说她“忠诚热情”。 官方文件里词总归文雅,很多人更记得那句:“我们的牺牲不会白费。” 厦门解放后,她被追认为烈士,安葬于烈士陵园,名字写进《英雄烈士谱》。 “刘惜芬,福建厦门地下党员,壮烈牺牲于1949年10月。” 参考资料: 《厦门党史人物资料选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49年,特务头子毛森,抓捕了一个交际花小姐,审讯时,毛森用刀划开她的衣服,轻
浅笑挽云烟
2025-04-21 20:40:48
0
阅读: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