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登平,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生。
三年军校生活结束后,黄登平被派到了云南,参加老山地区的防御作战,担任团部见习参谋一职。
一天,团长发现,在距离团部不远的一个高地,出现了一面越南国旗,团长大怒,当即呼叫炮兵,让炮兵把这面越南国旗炸掉。这个无名高地的两侧,都是我军驻地,我军的炮火,可以轻易覆盖这个高地。
接到团长的命令后,这个无名高地两侧的炮兵,就发起了炮火打击,或许是因为角度问题,一轮炮火打击过后,这面越南国旗,竟完好无损。
团长气得不行,在电话里大骂炮兵没用。
随即,团长就在团部叫了两个战士,让他们前往这个无名高地,把这面碍眼的越南国旗拔掉。
团长下命令时,正好被黄登平听到了,黄登平闲着无聊,提出要跟着一起去。团长认为,这又不是什么危险的任务,让黄登平出去走走,也是好的。
于是,团长就同意了黄登平的申请。
到了无名高地时,黄登平发现,我军并没有派人驻守在上面,他心生好奇,就向同行的两个战士询问其中的原因。两个战士解释,这个无名高地,没有什么军事价值,加上高地两侧,都是我军驻地,我军的炮火可以随时覆盖整个高地,没有必要派兵驻守。
黄登平若有所思,拔掉越南国旗后,他没有马上离开此处,而是留在上面进行侦察。
经过侦察,黄登平发现了一个天然石缝,里面空间颇大,足以容纳十几二十人。另外,黄登平认为,这个高地十分显眼,一旦越军把国旗插在上面,高地两侧的我军,很容易看到这面国旗。
在我军阵地附近出现敌人的国旗,杀伤力不大,但侮辱性极强,一旦越南国旗出现,我军要么进行炮火打击,要么派人把它拔掉。黄登平认为,为了一面不值钱的越南国旗,浪费那么多炮弹,不划算。
每次派人过来拔掉,也是浪费时间。
与其如此,倒不如派几个人守在上面,一旦越军敢过来,当场就击毙他们,这样还可以省下许多麻烦。
回到团部后,黄登平就向团长说了这件事情,还阐述了其中的利害。听了黄登平的提议,团长对黄登平更加欣赏了,他采纳了黄登平的提议,在无名高地上设了一个哨位,守在哨位的战士不多,只有五六人。
几天后,黄登平偶然得知,他有一个好同学,不幸在战场上牺牲了,这让他伤心不已。恰好这时,团部有人要给无名高地上的哨位送物资,心情不好的黄登平决定出去走走,就打了报告,一起去了。
再次来到无名高地时,天已经快黑了,黄登平决定待一个晚上再走。自从来到前线,黄登平还没有在夜里站过岗,当晚,因为好同学在战场上牺牲,黄登平悲伤得睡不着觉,就主动提出,要一起站岗。
对哨兵来说,站岗的时候多一个人陪伴,那自然是最好的,就同意让黄登平与他一起站岗。
到了夜里,山林间忽然起了浓雾。
黄登平认为,出现浓雾后,能见度会变低,最适合搞偷袭了,越军如果想搞偷袭,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就让与他一起站岗的哨兵加强警惕。
一个多小时后,正在站岗的黄登平感觉浓雾中似乎闪过一些人影,但这些人影的消失速度很快,说是一闪而过也不过分。黄登平还年轻,这时候才22岁。
他不相信,他的眼睛会看错,浓雾中肯定有情况。
于是,黄登平就把这个发现告诉身旁的哨兵,但身旁的哨兵却说什么也没有看到。黄登平想了想,让哨兵对着浓雾开枪,枪响后,哪怕打不到人,只要浓雾中有人,他们也会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到。
枪声持续了好一会儿,浓雾中依旧没有动静。
黄登平忽然想起了之前侦察到的那个天然石缝,如果敌人来袭,可能就躲在里面,想到这,他就叫上了一个战士,让他一起前往这个石缝附近侦察情况。
两人小心翼翼地摸了过去,到了石缝附近时,黄登平发现地上有一滩血,他猜测,有敌人被刚才的子弹打中了。随着离石缝越来越近,黄登平甚至可以听到一阵越南话,似乎有越军在小声沟通。
因为不知越军有多少人,黄登平决定扔手榴弹。
他和身边的战士,一起往这个石缝中,扔了好几颗手榴弹,直到石缝中完全没有声音了,两人这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随后走到了石缝面前进行检查。
一检查,石缝中躺了15具越军的尸体。
企图搞破坏的15名越军,全部被击毙。
第二天,团长知道了黄登平的事迹后,不由得对他高看了几分,并把黄登平的事迹报告上去,为他请功。
不久,黄登平也是因此被记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