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担架员给前线送弹药,到了阵地时,阵地上的干部已经牺牲,只剩15

近史风云录吖 2025-04-21 21:05:39

1951年,志愿军担架员给前线送弹药,到了阵地时,阵地上的干部已经牺牲,只剩15个新兵。他说:“我是老兵,我来指挥!”

这个志愿军担架员叫王德明。

王德明,山东人,1948年参军。

入伍后,王德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一系列战役,在战斗中,他就像战神一样,杀了很多敌人,立下了很多功劳,也受过很多伤。

新中国成立后,身体抱恙的王德明打算退伍,他打算回老家种田,甚至已经提出了申请。谁知这时,朝鲜战争爆发,他所在的部队,可能要奔赴朝鲜作战。

王德明顿时坐不住了,他连忙撤回了退伍申请,提出要奔赴朝鲜战场。部队首长见王德明满身伤痕,于心不忍,但在王德明的一再坚持下,部队首长只好同意让他参加志愿军,因身体原因,他被调到了担架队。

对王德明来说,他其实更想上战场杀敌,但上级既然这么安排了,王德明也只好服从命令。他说:“上级叫干啥就干啥,人民需要什么就干什么!”

1951年4月,第五次战役打响。

经过前面四次战役,新上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已经知道了志愿军的短板,那就是后勤保障不足。为此,李奇微专门挑选在志愿军物资消耗殆尽的时候发起猛攻,这种打法,一度让志愿军陷入了险境。

在这种背景下,前线对物资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后勤的压力就变得越来越大。王德明和担架队的战友们都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为了支援前线作战,王德明给前线阵地送了18次物资,共运了36箱弹药,还把18名伤员背下阵地。

守在这个阵地的志愿军是26军76师227团5连。

当时,美军的炮火十分猛烈,5连伤亡很大。

当王德明第19次背着两箱弹药来到5连阵地时,发现阵地上面一片死寂,有些不太正常。

王德明心中一惊,难道战友们都牺牲了?

他赶紧放下弹药,在阵地四周寻找战友们的踪影,一番寻找后,王德明大概明白了5连的处境。

这次战斗,5连伤亡很大,几个排长全部牺牲,干部之中,只有连长还活着,不过连长的腹部被炮弹炸穿了,仅剩下最后一口气,而且已经陷入了昏迷。

除了昏迷的连长外,阵地上还有15名战士,由于他们都是新兵,初上战场,加之5连的干部要么牺牲,要么昏迷,15名新兵一时间就有些不知所措。

王德明发现这个情况后,就对着15名新兵大喊:“我是老兵,我来指挥,大家听我的,肯定能守住。”

有了王德明这个主心骨,15名战士立马打起精神,他们开始听从王德明的指挥。王德明打了不少仗,实战经验丰富,对我军的一些战术也有自己的理解。

他把仅剩的15名战士分为2个战斗小组,1号小组用机枪火力封锁阵地的正面,不让美军冲上来,2号小组用手榴弹、冲锋枪等火力攻击美军的侧翼。

王德明的这套打法相当科学,他把正面和侧面的火力交织成网,有效地加强了5连阵地的防御。

在王德明的指挥下,敌人的前2次进攻都被打退。

不过王德明发现,他们的弹药也所剩无几,等敌人发起第三次冲锋时,王德明让大家把子弹都打出去,子弹打完就扔手榴弹。到了后来,手榴弹也扔完了。

没有阻拦,美军的冲锋速度就越来越快,已经逼近志愿军阵地了。王德明见状,握着刺刀大喊:“都给我杀,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说完,王德明第一个冲出了战壕,向冲锋的敌人发起了反冲锋。

受王德明鼓舞,15名战士纷纷冲出了战壕,朝进攻的敌人杀了过去。在震天的呐喊声中,敌人怕了,他们被志愿军的斗志吓到了,竟纷纷选择往后退。

王德明再次打退了美军的进攻。

这时候,他已经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了。

次日清晨,5连阵地等到了志愿军援军,当支援的营长看到5连的十几个战士浑身是伤,却依旧目光如炬时,不由得向他们敬了一个军礼,随即就询问阵地的情况。战士们就把王德明的事迹说了出来。

赶来支援的营长十分震惊,就向上级报告了王德明的战斗事迹,为王德明请功。据战后统计,王德明在抵挡敌人三次进攻期间,他自己就击毙了39名敌人。

很快,担架员王德明,于关键时刻,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之将倾,组织残余兵力打退美军三次进攻的事迹就传到了志愿军总部,就连彭老总都听说了他的事迹。

后来,王德明被记特等功,彭老总还亲自授予他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从朝鲜回国后,王德明被提拔为排长,上级还打算把他调到营部担任参谋。

但战争给王德明留下了许多后遗症,他患有神经性头痛,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王德明选择返乡务农。

部队首长知道后,也是极力挽留,不过王德明还是在1956年退伍,和妻子丁桂申一起回到了山东诸城市桃林镇老家务农,回归平凡,回归平静。

2002年,王德明病逝,享年80岁。

0 阅读:54
近史风云录吖

近史风云录吖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