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0后清华博士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执意出家当和尚,父母下跪都无法令他动容,16年后,网友直呼:“真恐怖!” 2008年,清华大学一位年仅24岁的博士,做出了一项震惊四方的决定。 他名叫张清光,是一名80后,当时即将在一家顶尖研究机构工作,年薪百万,前途无量。 就在众人艳羡他的未来时,他却选择辞职出家,剃度为僧,遁入空门,消息一出,哗然四起。 但若只看结果,就轻言评判,那便是浅薄了。 张清光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甚至可以说是贫寒。 家中三个孩子,只有他读到了大学,其他两个早早辍学打工。 他小时候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干最重的活、拿最少的钱,却依旧供不上三个孩子的学业。 全家人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张清光身上,他也没有辜负。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不仅成功考上大学,还靠着奖学金撑起了自己的生活,甚至还能寄点钱回家贴补家用。 后来他更是保送进清华攻读博士,成为村里乃至整个县的骄傲。 就在众人以为他会继续走向“成功”的时候,张清光却产生了动摇。 他并不是那种一夜之间就突然厌世的人,他在清华的日子,过得很紧凑——实验、论文、会议、通宵,日复一日。 他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像一个被设定好的机械人。 他的导师对他寄予厚望,同龄人也纷纷走向科研或出国深造的道路,可他却渐渐感到迷惘:难道这就是一生的全部意义? “我记得当时有一天晚上,我从实验楼出来,看着月光照在清华园的水面上,忽然很强烈地意识到:我活得不是我自己。” 多年后,贤清法师(张清光出家后的法号)在一次接受寺庙内部刊物采访时回忆道。 他喜欢看书,尤其是与哲学、佛学相关的典籍。 他在图书馆翻阅《坛经》《金刚经》《楞严经》,越看越沉迷。 他说,佛法让他第一次感觉到内心的宁静,也让他看见了另一个宇宙。 临近博士毕业时,张清光做出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决定:出家为僧。 这个决定犹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他早已寄托了全部希望的父母。 那一年,他的父母特地从老家赶来,连夜敲开了他宿舍的门,苦苦劝说。 他的母亲甚至跪在地上,声泪俱下:“你就是我们全家的希望啊,家里什么都指着你,你怎么能不要我们?” 但张清光只是低头沉默,随后轻声说道:“妈,我没有不要你们,只是,我不能再骗我自己了。” 他剃度那天,父母没有出现,他说他理解他们,也接受他们的沉默。 成为“贤清”之后,他进入了一座山中的寺庙,每日凌晨四点起床诵经、打扫、做饭,除了必须的功课外,他依旧保留着钻研科学的习惯。 只是,这一次,不是为了论文和项目,而是出于一种“无用而自由”的热爱。 他说:“我依然喜欢物理,但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中那点光。” 可是这样的选择,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争议,许多人批评他自私,认为他抛弃了家庭,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和社会的培养。 一位网友愤怒地留言:“纳税人供你上学,你拿国家的钱搞科研,最后你跑去敲木鱼,亏不亏?” 但也有网友表达理解:“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模样,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反而比大多数人清醒。” 而最令人震撼的,是他在这16年间始终没有离开过寺院。 他讲量子纠缠,也讲“空即是色”,逻辑严谨、语言平和,让许多观众陷入沉思。 视频下方,有位曾是他同班同学的人留言:“当年他出家,我以为他疯了。现在我才明白,也许他只是比我们都活得明白。” 有人说,他是看破红尘的智者,也有人说,他是弃家舍亲的逃兵。 可16年过去了,张清光依旧在山中,如清风过林,月影映水,不论世人如何议论,他始终安然如故,这或许才是他想要的人生。 信息来源:(中国侨网——那个在龙泉寺出家的北大数学天才下山了) 说TA八卦手册社会百态
22岁的安徽农村小伙小涛,在认识了44岁的湖北富婆琪姐后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两人认
【148评论】【301点赞】
漂木
百善孝为先,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佛真的慈悲为怀吗?…浪费多少社会资源?这也是佛的意思?…
枫雨轩弦 回复 04-22 16:03
断章取义,哪里说不要家人了?你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你怎么证明你是对的?还浪费国家社会资源,你这种不好好学的,不仅浪费了资源,还辜负了父母和国家的期望,还在这大放厥词,果然嫉妒使人面目全~
枫雨轩弦 回复 04-22 15:59
断章取义,哪里说不要了,到你嘴里就你说的是对的?
十一郎
说白了很自私,于国于家都是害
枫雨轩弦 回复 04-22 15:58
照你的逻辑,学习不好和不认真学的,于国于家,更显自私~
阍虬
马云和王兴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