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

牧童的娱论 2025-04-23 09:14:50

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对李士群说:“我的身份,岩井英一知道,你打电话问他吧!”   法租界外滩的一间昏暗屋子里,袁殊的双手被反绑在椅背上,面前站着的,正是名震上海滩的大汉奸李士群。   李士群是汪伪政权特工总部“76号”的实际操盘手,阴狠毒辣,手段残忍。   无数抗日志士在他手下遭受酷刑,生死未卜。   而如今,这位以多重身份周旋于日伪、军统、中统、青红帮之间的“传奇人物”袁殊,却落入了他的掌中。   “袁先生啊——”李士群笑着走来,手中把玩着一柄乌黑的短鞭,语气却充满冷意,“你到底是什么人?给我一个理由,不然今天这屋子,你是走不出去的。”   屋内死寂一片,唯有窗外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如刀刃切纸。   袁殊却神情平静,嘴角带笑,不卑不亢地说了一句话:   “我的身份,岩井英一知道。你打电话问他吧。”   李士群微微一怔,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岩井英一,这个名字可不是谁都能随口提的。   他是日本驻上海特别高等警察的头目,背后更代表着日本驻华间谍系统的核心人物,在汪伪政府里几乎有着“钦差大臣”般的地位。   而袁殊这个人,李士群早就听说过,但始终摸不清底细。   “你跟岩井认识?”李士群冷冷地问。   “认识。”袁殊微笑着,“我跟了他一年多,从他身边出去的人,不会有几个你不认识。”   这话说得不轻不重,落在李士群耳中却如惊雷炸响,他愣了几秒,终于转身走出审讯室,亲自拨通了岩井英一的电话。   电话那头,岩井正在上海虹口的公馆中饮茶,一听到“袁殊”二字,声音陡然拔高。   “什么?你抓了他?你疯了吗!”   李士群脸色一白,手里的听筒差点掉在地上。   “他是我特批留用的人!你连这个人都不认识,还敢动他?要是出了差池,你自己给东京写报告去!”   岩井的话斩钉截铁,甚至连半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电话那头挂断后,李士群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这一场“刀尖起舞”的交锋,他赢得漂亮,而他背后的秘密,比李士群想象的还要深。   袁殊,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其父曾为清末秀才,思想进步,是个典型的开明士绅。   在父亲的影响下,袁殊早早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投身革命,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仅靠理想是无法生存的。   为了潜伏,为了情报,为了钱,更为了掩护,他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理解的路。   他曾是日本宪兵司令部特务,深得岩井英一信任,在日伪内部有着极高的情报接触权限。   正因如此,戴笠花费重金,秘密派人联系他。袁   殊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知道,这将是自己一生中最危险的博弈,但他依然答应了。   之后,中统也来拉拢他,青帮大佬更是许以重金。   他全都答应。每答应一个势力,他的身份就多一重,他的危险也随之增长。   可越是如此,他收集的情报也就越有分量,传回延安的消息越来越及时。   只是没人知道,他从这些人手中拿来的钱、换来的信任,最终几乎全部上交给了中共地下党组织。   他自己却常年穿着旧衣,住在租界最简陋的屋子里。   这一次被抓,其实并非偶然,李士群早就注意到了他的“不寻常”,只是苦于找不到实证。   而袁殊也知道,早晚有一天会被人盯上。   因此,他一直保留着一手——和岩井的私人关系。   这份关系不是简单的上下级,而是用时间与信任慢慢编织而成的蛛网。   每一次为岩井出谋划策、分析情报,每一次陪他出入饭局、谈笑风生,袁殊都在铺设自己的退路。   就在被放出“76号”后的那个夜晚,袁殊并没有立刻逃离。   他照常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去了法租界一家日式酒馆。那里,岩井英一正等着他。   “袁君,我为今天的误会感到抱歉。”岩井一边斟酒,一边笑着说,“看来,有人还是不够聪明。”   袁殊笑了笑,举杯:“岩井先生说笑了,今天我只是来叙旧的。”   酒过三巡,两人话锋渐渐转向国际局势。   袁殊一边听,一边默默记下岩井无意中泄露的关键词。   翌日,这些词条就通过一位厨师,藏在酱油瓶底部,随着南来的小贩,一路送至重庆。   他是日方的信任者,军统的特工,中统的线人,帮会的朋友,却始终未忘初衷——共产党员。   这就是袁殊,在那个谍影重重的时代,用一己之力,在五重身份中游走如鱼,最终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那个最初的信仰。    信息来源:(海外网——揭秘中共王牌特工袁殊 五重间谍世界罕见)

0 阅读:1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