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拍摄于1984年夏季的老山,照片主人名叫吴玲,当年是参加老山战役某部野战医院护士。那时候的吴玲啊,简直就是个超人附体,战壕里飞檐走壁,哪儿需要她就往哪儿冲。扛担架、背药箱,有时候还得顺手抄起冲锋枪自卫,简直比特种兵还忙乎 你瞅瞅那身白大褂,早被泥浆染得看不出原色了。战地医院就扎在山坳里,头顶是闷雷似的炮声,脚下是黏糊糊的红泥地。吴玲蹲在帐篷角落给伤员换绷带,嘴里还叼着半块压缩饼干——早饭?午饭?谁顾得上分那么清。纱布刚缠两圈,外头突然炸开一声喊:“三号阵地要人!”她蹭地站起来,饼干渣子掉了一身,拎起药箱就往雨里冲。 炮弹坑成了天然掩体,她猫着腰往前蹿。子弹擦着耳朵飞过去,愣是没耽误她扯开嗓子吼:“担架队!担架队死哪儿去了!”等冲到壕沟里,血水和雨水早混成一片。有个小战士半边身子压石头底下,脸白得跟纸似的,看见她来了居然咧嘴笑:“姐,你咋比炮弹还快?”吴玲呸掉嘴里的泥,抡起工兵铲就撬石头:“省点力气!回头给你扎葡萄糖!” 别说姑娘家没力气,吴玲抡起担架能顶仨男兵。有回转运伤员遇上雷区,她愣是踩着前头人的脚印,硬生生把百来斤的汉子背过两百多米。背上热乎乎的血顺着脖子往下淌,她边走边叨叨:“敢睡过去试试?回头把你偷藏的红塔山全充公!”等把人撂手术台上,自己腿一软直接坐地上。护士长过来拽她,摸到满手冷汗才惊觉她后腰让弹片划了道口子。 半夜帐篷里蚊子嗡嗡叫,吴玲攥着钢笔给家里写信。写着写着突然蹦起来——外头有猫叫似的呜咽声。抄起手电筒一照,灌木丛里蜷着个越南小孩,腿上血肉模糊。护士长扯她袖子直摇头,她甩开手就蹲下去:“管他红领巾绿领巾,这孩子再流血就成白布条了!”天亮前硬是给人包扎利索,塞了半包饼干悄悄放走。后来这事被指导员知道,挨训时她还梗着脖子:“您要处分就处分,下回遇见我还救!” 最险那次是在救护所门口。几个越军摸上来搞突袭,吴玲正蹲着洗绷带,抬头就瞅见黑影晃过来。她抄起搪瓷脸盆哐啷砸过去,转身扑到药箱上摸枪。冲锋枪后坐力震得肩膀发麻,她咬着牙边打边退,硬是撑到援兵赶来。第二天大伙儿发现,她睡觉还攥着枪带,掰都掰不开。 卫生员私下都喊她“铁娘子”,她听见就翻白眼:“铁能比钢硬?咱这是被逼上梁山!”其实大伙儿知道,她挎包最里层藏着张全家福。有天炮弹把帐篷掀了半边,她第一反应不是躲,是扑在铁皮箱上——里头装着全队人的家书。后来清点物资,她抖着手指头数照片上的裂痕,眼泪砸在玻璃相框上啪嗒响。 战地记者来采访,问她怕不怕死。她正给伤员喂水,头都不抬:“怕啊!可我要怂了,这些兄弟咋办?”咔嚓一声,相机定格了她侧脸——下巴沾着血渍,眼睛亮得吓人。这张照片后来贴在了野战医院的荣誉墙上,底下歪歪扭扭写着行小字:此处无超人,只有不想输的中国人。 仗打完那天,吴玲蹲在山坡上烧绷带。火光映得她满脸通红,忽然扭头问战友:“你说,等咱们老了,还有人记得这满山的木棉花是怎么红的吗?”没人搭话,只有山风卷着灰烬往南飞。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7评论】【30点赞】
幸福之星
有良心的人,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