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科技竞争白热化的时代,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看法,真是把中美关系这锅水搅得更热了。 他在2023年的一场演讲里,明确表示中国不该一门心思搞高科技,而是应该老老实实在全球供应链里扮演对美国有利的角色。 这话一出,不少人人觉得这是赤裸裸的霸权思维,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在科技战里的无奈之举。
白宫核心:沙利文 沙利文1976年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小时候在明尼苏达长大,家里父母都是搞教育的,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公共事务挺上心。 他高中时就擅长辩论,脑子快、嘴皮子利索,后来考进耶鲁大学,主攻政治学。在耶鲁,他不光成绩好,还当过校报编辑,领导力初见端倪。 毕业后拿了罗德奖学金,去牛津读了国际关系硕士,视野一下子打开了。
回国后,他又进了耶鲁法学院,拿下法学博士,还给联邦法官当过助理,法律功底扎实。 2008年,他正式跳进政治圈,加入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团队当政策顾问,后来在奥巴马政府里步步高升,先是当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再给希拉里当副幕僚长,参与了不少外交大事。 2013年,他成了副总统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伊朗核协议谈判里也有他一份功劳。
2020年拜登当总统后,他直接被提拔成国家安全顾问,是几十年来最年轻的一个。 在白宫,沙利文管的事非常多。他推崇通过拉盟友、投国内创新来保住美国的老大地位,尤其对华政策上,他搞了个“小院高墙”的说法,就是在关键技术上卡中国脖子,但其他领域还留点合作空间。 这策略听着挺务实,但执行起来争议不小。2025年初,他随着拜登政府下台,去了智库和大学继续发声,但影响还在。
对华科技政策:卡脖子背后的逻辑 沙利文对中国的态度,核心就一句话:美国不怕你发展,但别威胁到我的安全。 他在2023年10月一次智库论坛上讲得很清楚,中国在AI、量子计算、半导体这些领域跑得太快,美国得管管。 他的“小院高墙”策略,说白了就是把关键技术圈起来,像个小院子,外面围上高墙,不让中国随便进来,其他不那么敏感的领域,大家还能做生意。
2023年,美国商务部加码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直接禁售。 美国觉得,中国要是把这些技术用在军事上,或者拿来打破国际规则,那就麻烦大了。比如AI要是进了武器系统,或者半导体让中国军队算力暴涨,美国的全球优势可能就保不住了。 沙利文和团队分析过,中国的高科技野心不小,尤其是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里,目标是2035年全面领先,这让美国坐不住。
中国也不是吃素的。2023年7月,北京直接限制锗和镓这两种稀有金属出口,这俩东西是造芯片的关键,中国占了全球供应的八成以上。 美国硅谷的芯片公司成本一下子上去了,供应链还得重新找出路。这就是典型的“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舒服”。 沙利文一直强调美国不是要和中国彻底“脱钩”,而是“去风险化”。
他在2023年4月布鲁金斯学会的演讲里第一次抛出“小院高墙”概念,说得很明白:少数核心技术得锁死,其他的随便玩。 这种想法得到了盟友的响应,欧盟、日本、韩国都跟着出台了类似政策,组了个技术小圈子,想把中国挤出去。 不过,这政策也不是没毛病。有人觉得沙利文太强硬,全球供应链本来就连在一起,你这么一搞,大家都得跟着受罪。
中国反击,说美国这是遏制他们的正当发展,还呼吁国际社会别听美国的。 2023年10月,沙利文和中国外长王毅在华盛顿见面,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好几小时,虽然没啥具体结果,但至少还愿意聊。 沙利文的立场就是,美国得保住科技老大的位置,中国要是想发展,可以,但得按美国的规则来。
科技战越打越热闹 沙利文的政策落地后,接下来的两年里,中美科技战彻底升级。 美国的出口管制确实让中国在尖端技术上吃了点亏,尤其是半导体,设备和原料短缺,中国自己的芯片制造能力被拖了后腿。 中国政府直接砸钱搞自主创新,2024年出台一大堆补贴政策,华为这样的企业硬是憋出了国产芯片,虽然跟美国的最顶尖货还有差距,但好歹能用。
中国还在量子通信、AI这些领域憋大招,大学和研究所成果不少。比如量子通信的突破,让中国在加密技术上领先了一步 美国的限制确实有用,但也逼得中国更拼命地自己干了。 美国靠着《芯片与科学法案》,芯片产业也火了。英特尔、台积电在美国开了新厂,AI初创公司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自动驾驶、医疗诊断都玩得挺溜。
沙利文还拉着盟友搞了个技术联盟,在AI和半导体标准上占了先机。 但代价也不小,中国的稀有金属禁令让芯片成本涨了不少,美国老百姓买电子产品得多掏钱,企业还得跑去东南亚、印度找新供应链。 全球格局也变了。发展中国家一看中美掐得这么凶,有的跟中国抱团,有的靠着美国,大家开始站队,科技圈子分裂成了两大块。
2024年8月,沙利文到北京跟王毅见面,聊了聊技术安全和气候合作的事。中国态度很硬,说美国别想拦住他们的科技路,双方的对话机制倒是建了个,但技术争端还是老样子。 2025年拜登下台,沙利文也卸任了。他的政策有人夸,有人骂。 夸他的人说,他保住了美国的技术优势;骂他的人觉得,他把全球科技合作搞得稀碎。
卸任后,沙利文去了哈佛教书,还写了本书讲自己的决策思路,影响力没散。 现在中美科技战还在继续。中国国产芯片产量上来了,美国又在6G、生物技术上加码,两边从芯片打到太空、绿色能源,越来越热闹。 沙利文的“小院高墙”成了这段历史的标志,美国想守住霸权,中国想突围,未来咋走,谁也说不准。
“中国别搞高科技”的言论,表面上是美国对华政策的缩影,背后是大国之间的硬碰硬。 他想通过卡技术保住美国的老大地位,但中国也不是好惹的,反过来加速自力更生。结果全球科技格局更分裂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这场博弈就是利益的较量。
用户10xxx84
要消除美国人这种思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屠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