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晚清名将僧格林沁身负重伤,躲在麦田里瑟瑟发抖。突然一个16岁的捻军小兵张皮绠,手起刀落砍下了他的脑袋。 先说僧格林沁,这哥们儿可不是普通人。1811年,他生在蒙古科尔沁草原,从小骑马射箭,功夫了得。家里是贵族,14岁就被封为扎萨克多罗郡王,进了北京当差,混得那叫一个顺。1840年鸦片战争,他带兵在天津抗英军,指挥炮台,亲自督战,硬是把英国人逼退了一阵。道光皇帝看他能打,封他科尔沁郡王,从此名声大噪。后来太平天国闹起来,1853年攻下南京,清廷急了,派他去镇压。他跟曾国藩搭档,拼死拼活,1864年终于拿下南京,咸丰皇帝赐他“博多罗巴图鲁”,意思是“最牛的勇士”,地位高得不得了。 再看看张皮绠,背景就差远了。他是山东曹县的穷小子,家里没啥地,爹死得早,日子过得紧巴巴。清朝那时候,官府税重得要命,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1865年,张皮绠才16岁,实在没办法,跟村里人一起投了捻军。捻军是太平天国垮了之后,北方农民凑起来的反清队伍,靠打游击跟清军干。张皮绠年纪虽小,但脑子活泛,加入没多久就在队伍里站稳了脚。 1865年春天,山东平原上打得热火朝天。僧格林沁带着几千清军,死追捻军不放,想一口气把这帮“土匪”灭了。捻军学聪明了,不硬拼,改打游击。那阵子,他们故意装败,扔下几车破烂粮食,勾得清军追了十几里地。僧格林沁急着立功,带着人马跑得太猛,队伍拖得老长,后勤都跟不上。 到了4月底,捻军瞅准机会,在一条山道两边埋伏好。清军一进山口,捻军就冲出来,箭射得跟雨似的,火枪也响个不停。清军没防备,盾牌被射穿,人倒了一片又一片。僧格林沁亲自上阵,手拿长矛冲锋,杀得敌兵血溅三尺。可捻军太多,清军顶不住,阵脚乱了套。一支箭射中他的马,他摔下来,腿骨断了,动不了。随从拼了命护着他,杀出重围,逃进了一片麦田。 麦田里,僧格林沁靠着土堆,伤口血流不止,喘得厉害,身上抖个不停。这时候,张皮绠奉命搜残敌,拿着一把短刀在麦田里转悠。月光下,他瞅见麦子动了一下,露出块黄布,那是清军高官的袍子。他心跳加速,慢慢凑过去,看清了满脸血污的僧格林沁。那张脸虽惨白,却还有股威风。张皮绠咬咬牙,猛扑上去,刀砍下去,僧格林沁抬手想挡,但没力气,刀正中脖子,血喷了一地。他又补了一刀,确认人死了,才停手。 张皮绠扯下僧格林沁的黄马褂,捡起佩刀,跑回营地。捻军一看是大将的东西,高兴得炸了锅,喊声震天。张皮绠站在边上,低头擦刀上的血,没吭声。 僧格林沁一死,北京炸了锅。慈禧气得拍桌子,下令抓凶手,绝不放过。捻军趁机吹嘘胜利,士气涨了不少,清军一时半会儿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几年后,到了1868年,捻军被清军围剿得差不多了,张皮绠见势头不对,跑了。他躲到一个小镇,改了名字,开个小粮店,白天干活,晚上喝酒,日子过得低调。可惜,1873年,他在酒馆喝高了,嘴一秃噜,说出当年杀僧格林沁的事。旁边桌有清廷的探子,听得一清二楚。没几天,清兵就来了,把他从床上拖走。 押到济南,他啥也没法狡辩。清廷为了吓唬人,判他凌迟。那天,刑场围了一堆人,张皮绠被绑在柱子上,刽子手一刀刀割肉,血淌了一地,他喊到最后没气了,死得挺惨。
1865年,晚清名将僧格林沁身负重伤,躲在麦田里瑟瑟发抖。突然一个16岁的捻军小
平原隐者吖
2025-04-23 16:04:12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