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志愿军缴获了3000条毛毯,政委却下令全部剪碎,众人闻言,顿时急了:

历史无止境 2025-04-23 19:17:15

1950年,志愿军缴获了3000条毛毯,政委却下令全部剪碎,众人闻言,顿时急了:“政委,好不容易缴获了保暖物资,干嘛要破坏掉啊!”

这个政委叫王直。

王直时任志愿军20军89师政委。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驻扎于华东地区的九兵团接到了上级命令,上级要求九兵团火速入朝作战。

20军89师隶属九兵团。

接到命令后,王直就率部乘坐火车北上。

越往北走,王直越感觉不对劲,因为气温下降得太明显了,当时华东地区的气温有十几二十度,但过了山海关后,气温骤降,已经低至零下,到了东北时,室外的气温更是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

而战士们身上穿的,还是华东的冬季军服,这种军服所含的棉花不多,最多只能应付华东的冬季,对于东北的奇寒,这些冬服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朝鲜的气温与东北接近,甚至比东北还低一些,如果穿着这样的冬服入朝作战,恐怕战士们还没有见到美军,就会被冻死。王直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和师长余光茂一商量,决定在东北补充过冬物资。

这个想法放在当时,可以说是另类。因为其他部队的指挥官都认为,朝鲜战况这么紧急,越早进入朝鲜越好,哪有多余的时间在东北补充物资呢?要是晚一点进入朝鲜,捞不到仗打,那会被友军耻笑的。

可王直却力排众议,坚持在沈阳停靠一天,尽可能地补充过冬物资。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的贺晋年,对此也是非常配合,他把军区仓库中的棉衣等物资,悉数拿了出来,然后大方地分给了89师。

这样,比起九兵团的其他部队,89师的过冬物资就稍微多了一些,许多战士都领到了基本的防寒衣物。

随后,王直便率部进入朝鲜。

进入朝鲜后,上级让89师前往长津湖。

这时候长津湖的气温之低,已经远远超乎了王直的想象,此时长津湖正遇到了数十年难一遇的低温,平均气温低达零下四十度左右。若是在此处穿着华东的冬服,可能还没有见到敌人,就先被冻伤冻死了。九兵团的其他部队,因为对朝鲜的气温估计不足,面对如此低温,就有些狼狈,出现了大规模的冻死冻伤。

89师在东北补充了一批过冬物资,情况相对较好。

不过面对如此严寒,战士们还是有些难以抵挡,就在这时,上级让89师前往南兴洞一带歼灭北进的敌人。

接到任务后,王直就率部出发了,在柳潭里、新兴里一带,89师碰到了美军的援助部队。

在这场阻击战中,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冒着严寒与美军浴血奋战,最终大获全胜,成功击溃了美军。

此次作战,敌人败得很快,连物资都还没有来得及销毁,89师得以缴获大批军需物资,而这其中,最珍贵的物资当属3000条军用毛毯。

这3000条军用毛毯的质量很好,保暖性很强。

而此时89师最缺的便是保暖物品,所以缴获了这些毛毯后,战士们就打算将其分发下去。谁知王直却站出来阻拦,他说:“把这3000条毛毯全部剪碎吧。”

众人一听,顿时就急了。

“政委,好端端的,干嘛要把这些毛毯剪掉啊?”

“是啊,政委,我看了看,这3000条军用毛毯的质量很好,这么好的毛毯,剪坏了多可惜!”

王直不顾劝阻,力排众议,说:“听我的,把毛毯全部剪碎,分给战士裹住手脚!毛毯再珍贵,有战士们的性命珍贵吗?我是政委,听我的,若是事后上级怪罪下来,让我一个人承担就好了。”

之所以把毛毯剪碎,王直也有他的理由。

3000条毛毯看似很多,但89师人数不少,分下去也不够用,再者说了,毛毯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而大多数时候,战士们都要执行任务,此时毛毯是排不上用场的,只能收起来放好。

王直就认为,这样无法把毛毯的价值最大化,与其如此,倒不如把毛毯全部剪碎,一条毛毯,可以制作成很多件御寒装备,比如手套、袜子、头套、耳罩什么的,这些御寒装备,显然比完整的毛毯更实用。

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休息睡觉,手套、袜子等御寒装备都可以派上用场。也就是说,完整的毛毯,只能供一小部分人使用,用的时间还比较短,可剪碎之后的毛毯,全师的干部战士都能分到几件御寒装备,且这些御寒装备,大部分时候都是用得上的。

正是基于这一点,王直才下令把毛毯剪碎。

众人一听,觉得王直说得有道理,便把毛毯剪碎。

事后证明,王直的这个决定十分英明。

长津湖战役中,九兵团出现了大面积的冻死冻伤减员现象,平均下来,每个师都有2000多人冻伤。

唯独89师是个例外,89师只有400余人冻伤。

战后,当彭德怀听说89师伤亡小,冻伤少,且战果较大时,就比较好奇,连忙询问其中原因。

当得知是政委王直未雨绸缪时,彭德怀当即表示,对于像王直这样的干部,要提拔重用。

不久,王直升任志愿军26军政治部主任,他是当时九兵团唯一一个被提拔的师级干部。之后,王直也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做出了很多贡献。

0 阅读:81
历史无止境

历史无止境

喜爱历史的小伙伴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