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岗山曾是深圳豪宅版图上最耀眼的新星,为何在一路向西的发展浪潮中逐渐失宠?
除了配套比较落后外,还有两大致命伤。
一是产品混乱,刚需盘混搭别墅区
早期曦城、中海九号公馆以纯别墅和大平层锁定富豪;但2015年后,政府调整规划,尖岗山新盘容积率飙升,产品转向刚需,甚至还有保障房。万科都会四季、凤鸣水岸、万科未来之光等楼盘主打约75-120平刚需户型,梯户比高达2梯7户,目前总价500万左右起。
然而,富人嫌刚需拉低档次,刚需嫌配套太差。
这让尖岗山片区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困局。2021年万科都会四季开盘,当天弃购率高达35%;泰禾院子虽以13.8万/㎡均价入市,但实际成交并不理想,去年10月份推售63套,至今还没卖完。
二是产业缺位,没有“造血能力”的豪宅区,注定是空中楼阁
深圳豪宅区的生命力,从来不止于山水,更在于产业赋能。深圳湾凭总部经济稳坐顶流,香蜜湖靠金融中心虹吸资本,华侨城以文创产业滋养小资氛围。
尖岗山却长期困于“山水陷阱”:北侧低密别墅区与南侧产业集聚区割裂,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导入,无法形成高端人群的持续流入。 即便政府规划了华润雪花啤酒总部、甲岸科技园等产业项目,但转型缓慢。产业与住宅的割裂,让尖岗山始终未能形成“产城融合”的良性循环。
没有产业支撑的豪宅区,犹如无根之木,终究难逃没落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