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王任重同志和孙女王小节在中山公园游览时在国旗下的合影。 王任重1917年出生在河北景县一个普通农家,家里条件苦,靠几亩薄田过日子。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小时候,他跟着爹在地里干活,风吹日晒,早就知道生活不容易。后来,他上了景县的乡村师范学校,那时候学校简陋得很,几排矮教室,外面杨树围着,学生课余就聊国家大事。他在那儿不光学知识,还被老师的爱国情怀点燃了心里的火,觉得自己得干点啥。 1933年,16岁的王任重加入了中共地下组织,开始偷偷摸摸干革命。晚上点着蜡烛看书,和同学搞读书会,宿舍里小声讨论新思想。那年月,年轻人有股子热血,他就这么一头扎进了革命。1937年抗战爆发,他干脆跑去延安,进了中共中央党校。条件苦,窑洞里冷得要命,可他还是认真听课、记笔记,白天给学员讲马克思主义,晚上跟同志们聊战局。1938年,他被派回冀鲁豫地区搞宣传,跑村串户,风尘仆仆地组织群众抗战。 1945年抗战胜利,王任重当上了冀南行署主任。那时候他常骑着自行车跑乡下,裤腿上全是泥,忙着搞农田水利建设。1949年,他跟着部队南下到武汉,住的地方简朴,桌上全是文件,晚上熬夜处理湖北的财经事务。1954年,37岁的他当上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管得更多了,经常开会部署农业改革,还亲自下田看庄稼。他还推动建学校,让孩子们有书读,那时候教室里总算有了些笑声。 1960年,他调到中共中央中南局当第二书记,跑遍中南几个省,检查工厂、看农田,忙得灰头土脸也不喊累。1978年恢复工作后,他先在陕西、国务院干了一阵子,之后1980年接手中宣部。那会儿他办公室里书堆得老高,天天改稿子、看文件,想让宣传接地气,贴近老百姓。1988年,他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虽然年纪大了,走路慢了,但开会发言还是条理清楚。1992年3月16日,他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5岁,一辈子没停下来过。 1982年那会儿,王任重65岁,正干着中宣部部长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活儿。那年头,国家刚迈进改革开放的大门,他忙着推宣传工作,让政策能说到老百姓心里去。中山公园那张合影,表面上看是他带孙女出来玩儿的温馨一刻,可背后是他难得喘口气的瞬间。他一辈子都在忙革命、忙建设,能有这么一天陪家人,其实挺不容易。那张照片里,国旗在后面飘着,不光是背景,更是他奋斗一生的符号。 那时候改革开放刚起步,全国上下都在摸索怎么往前走。王任重在中宣部干得挺卖力,跑工厂、走田间,推动文艺创作,还管对外宣传。忙归忙,他还是抽空带孙女王小节去了中山公园。65岁的他,头发白了,走路不快,但精神头还在。孙女小节那年还小,跟着爷爷,估计也就是图个乐呵。这张合影后来成了他留给家人的珍贵记忆,也让人看到这位硬汉子柔软的一面。 王任重这辈子,跟国家的命运绑得死死的。16岁投身革命,75岁去世,中间没歇过。他从河北农村走出来,一步步干到中宣部部长,靠的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早年抗战,他在枪林弹雨里搞宣传;解放后,他在田间地头忙建设;改革开放了,他又操心怎么让老百姓明白新政策。1982年那张合影,定格的不光是爷孙俩的笑脸,还有他一生的信念——那面国旗,是他和无数老革命家用青春换来的。 他去世后,留下的东西不多,几件旧衣服、一堆文件,还有那张合影。家人把照片框起来,国旗还是那么红。他的故事挺实在,没啥花里胡哨,就是一个普通人,赶上了大时代,硬着头皮干了一辈子。他的经历,跟中国从战乱到复兴的路差不多,苦过、累过,但总算熬出了头。 1982年的中山公园合影,不是随便拍着玩儿的。那年王任重正忙着改革开放的宣传,全国都在变,他得让大家伙儿跟上趟儿。照片里的国旗,提醒着人们,这一切来得多不容易。他带着孙女站在那儿,像是在说:我这辈子干的,就是为了你们这代人能过上好日子。这张照片后来成了历史的见证,老一辈的付出、新一代的希望,都揉在里面了。 再说那时候,中山公园是北京老百姓常去的地儿,春天花开得热闹,国旗广场上人来人往。王任重挑那儿拍照,估计也有点想让孙女明白国旗的分量。他忙了一辈子,能停下来陪家人,其实是想把自己的信念传下去。这张合影,咋看是家事儿,其实连着国事儿。
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王任重同志和孙女王小节在中山公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4-24 08:56:36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