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9月16日,辽宁抚顺的平顶山村经历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日军以“通匪”之名,将3000多无辜村民驱赶到平顶山的一个洼地,用机枪扫射、刺刀补杀,将一个原本安静祥和的村庄变成了人间地狱。之后日本炭矿管理所竟贴出“安民布告”,宣称要发放抚恤金给遇难者家属,这个抚恤金有人领到了吗?
事情要从惨案前一天的袭击说起。1932年9月15日夜晚,中秋之夜,辽宁抗日救国军突袭了抚顺日军的设施,摧毁了仓库、工厂,烧毁了采炭所,打死了采炭所所长和多个日军守卫。
抚顺守备的日军大为恼怒,将村民认定为抗日武装的“帮凶”,以“通匪”为名,决定对平顶山村进行血腥报复。
次日一早,日军大批武装进村,封锁了村庄南北的出口,将村民驱赶到一个洼地中,六挺机枪对准毫无防备的村民。
一声令下,机枪喷射出火舌,子弹如雨点般扫向人群,惊恐的尖叫声、绝望的呼喊声交织成一片。活着的人拼命逃跑,日军在南面埋伏,用刺刀逐一补刺,确保“彻底清除”。
惨案过后,日军并未就此罢手。次日,日军为了掩盖罪行,组织了朝鲜劳工将尸体集中堆放焚烧,并用炸药摧毁山崖,将大量尸体掩埋。
为了防止中国劳工被屠杀的血腥场景吓跑,炭矿的负责人久保孚在事件后贴出“安民布告”,声称可以给遇难者家属发放抚恤金,炭矿管理所也发出通知,要求遇难者家属到“炭矿衙门”领取“抚恤金”。
这看似是“安抚民众”,实则是给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加上了一层冷酷的伪装。幸存者中,年仅八岁的莫德胜回忆,日军暴行过后,不准幸存者回村,只得借宿在亲戚家中,家中失去亲人的家属根本不敢露面,更遑论领取抚恤金。
平顶山惨案发生后,日本军方还妄图掩盖真相。日军从抚顺县长夏宜手中借了5万元贿赂当时的记者,希望以此让他们保持沉默。
并以“安民”为借口,通知民众不要收留平顶山幸存者,任何收留者都被指为“通匪”,全家将遭到处决。这种以“安抚”为名、实为镇压的做法,进一步加深了日军侵略的残酷性。
平顶山惨案是日军“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的开始。许多幸存者的记忆至今仍历历在目,杨宝山老人回忆说,当时村里到处是血,日军用刺刀在死人堆里一一补刺,确保没有活口。
日军撤退后,他去找母亲,却见母亲瞪着眼睛早已没了气息,他抱着母亲大哭不止。这样的场景在惨案中多次出现,莫德胜、杨占山等幸存者无一不目睹了亲人的惨死。杨占山老人回忆,日军屠杀前让大家排好队,称是给大家“照相”,其实是精心安排的屠杀。
多年之后,幸存者向日本政府提出道歉和赔偿的请求,但日本法院仅承认事实,却拒绝道歉。2005年,日本东京高等法院驳回了幸存者的赔偿诉讼。
杨宝山老人含泪表示,尽管多次失败,但为遇难者讨回公道是他毕生的心愿。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更多的幸存者离世,控诉之路也愈发艰难。
平顶山惨案不仅是日军侵华暴行的铁证,也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抹去的悲剧。惨案发生后的所谓“安民布告”,是侵略者企图洗白罪行的拙劣表演,但每一位幸存者的悲惨经历都在提醒我们:这段历史不能被遗忘。
这场屠杀是残酷的,但更可悲的是,曾经的“抚恤金”不过是掩盖暴行的幌子,侵略者的良知在这种卑劣的手段中早已泯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