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5岁的杨振宁与61岁的父亲杨武之、6岁的长子杨光诺。杨振宁的相貌更

世界通 2025-04-26 17:31:28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与61岁的父亲杨武之、6岁的长子杨光诺。杨振宁的相貌更多遗传母亲,而聪明才智更多遗传父亲。 杨武之为子取名“振宁”,寄托“振兴中华,安宁天下”之志。杨振宁曾问:“若我成不了大器,这名字岂不浪费?”杨武之笑答:“你若不成器,我便写本《败儿传》,让你遗臭万年!”父子相视大笑。 父亲杨武之常在家中用橘子皮、火柴棍摆出几何图形,教年幼的杨振宁数理概念。一次,杨振宁偷偷吃掉“教具”橘子,杨武之发现后未责备,反而笑言:“吃得好,几何学进肚子了,将来必成大家!”这种趣味启蒙让杨振宁从小对数学产生兴趣,他曾调侃:“父亲若用苹果,我或许去研究牛顿了。” 杨振宁读中学时,杨武之常出数学题考他。某次杨振宁解完题后,故意将答案写成文言文:“父命解题,儿已破之,请赐新题。”杨武之批注:“孺子可教,然文理不通,罚抄《论语》三章。”杨武之曾赠杨振宁清代数学家李善兰的《代微积拾级》,扉页题字“望子超越西学”,激励其融合中西学术。 少年杨振宁沉迷物理实验,常熬夜读书。杨武之担心其健康,某夜突袭检查,杨振宁闻声翻窗躲藏,骑自行车绕清华园“逃窜”,杨武之提灯笼追赶,边跑边喊:“今日追不上你,明日也要追到爱因斯坦那里说理!” 晚年,杨振宁笑称:“父亲若真写信给爱因斯坦,我或许能早二十年得诺奖。”

0 阅读:51
世界通

世界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