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跟彪哥聊到我一个三十多岁的上海的单身朋友,年薪大概六七十万吧,税后到手 50 万左右,目前工作比较稳定。
乍一听,我也觉得哥们收入还可以。而且他物欲很低,花费不高,在上海又有房产,一年存 40 万下来应该是可以的。
再一想,以目前的互联网行业趋势,加薪恐怕很难。这份薪水就算拿二十年,从他 30 岁一直拿到 50 岁,则存款 800 万。还好他家在上海已有房产,否则如果女方收入不高(年薪十几二十万),投资技能也不佳,那么两个人在上海买房生子还是挺紧巴的。
更何况这份薪水拿二十年根本不可能,能拿十到十五年已经谢天谢地了。
所以我蛮相信那句话的——站在 2025 年来看,普通家庭奋斗的天花板,注意,天花板指的是上限的平均值,大概是两千万家庭净资产。这辈子的净资产超过这个数,就不是普通家庭了,进入了能力/机遇/背景特别好的一档。
说到这里,想起最近刷小红书,在评论区经常看到人说 “我普通家庭,每个月出国旅行一次,今年前四个月旅行花了十几万吧”。
楼中楼评论打满了 ?????
这种就是晒优越感,又担心被更富的嘲笑,所以用 “我普通家庭” 放在开头来掩护一下,遇到更富的就说 “我们普通家庭可没法跟你们富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