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雄:周末杂谈“短空长多”!欢迎交流】以前对于“短空长多”这四个字还是挺有好感的,结合什么“最后一跌”、“把握节奏”,“回调即是机会”,认为又是显微镜又是望远镜,有时还颇为自鸣得意。
回过头来,现在如果站在买方实战角度,有时对这四个字有共鸣共情能力,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会厌倦所谓“短空长多”的说法。
我想这种对于“短空长多”认知上的差异,倒也不是能不能回应“短空”空多少、空多久,“长多”多多少、多多久这些具体问题。基于我的路演经验,即便有时内心笃定回应上这些具体问题,也不见得会增加多少信任感。
一方面,如果认可长多的趋势,那么会发现一个有些残忍的现实是:基于眼下提出的大多数“长多”说法,背后更多的提供的是情绪价值,至少当前去翻看海内外的诸多此类研究也脱离不开不恰当的类比与阴谋论。
另一方面,如果认可短空的波动,那么会意识一个难以辨识的问题是:积极拥抱变化和不愿轻易改变,拉长看两者“孰优”?至少这个问题在A股是争论不休的,同时在实操过程中在各自内部方差很大的。
所以,思来想去,我个人感觉:短空长多这个四个字可能只有在一种意义上是成立的,即周期性因素导致短空,结构性因素导致长多才值得关注,当然最好能满足一个前提:“时间在我”。
当导致“短空“、”长多”两者认知背后都是对应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那一般是很难争论和预判清楚的,这点其实我在路演过程中还是反复验证过的。
事实上,要鉴定周期性因素还是结构性因素,多数是清晰,有时也是困难的。有时认为是结构性,最终拉长看也是周期,也就是所谓“万物皆周期”;有时认为是周期,可周期一长就变成了结构性问题,比如“全球强人政治周期”带着个周期,却俨然变成结构性问题。
结合具体投资来看,跟踪来看,很多人自今年初对美债、美股短空长多,眼下不少人对黄金也是短空长多,当然还有人对A债的未来也是这个观点。
至于我们钟情的出海定价而言,我也大方承认眼下好像也是这四个字,好在对于出海的判断我认为比我在美债、黄金上的观察更笃定一些。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