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大战最意外的结果是中国没料到的,美国原来的"绝招"是用俄罗斯的那套对付中国,但现在看来已经完全不需要了,因为美国已经发现,要是用那套对付中国,第一个死的不会是中国,而是美国! 4月26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多名中国出口商表示,包括沃尔玛在内的美国大零售商在与美国政府沟通后,已经通知一些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关税由美方买家承担。《明报》也报道称,广交会期间,家装零售商Home Depot、塔吉特(Target)在内的美国零售公司,已经通知中国供应商恢复发送因月初关税战开打而暂停运送的货物。 关税战变"自残游戏",美国零售商集体破防 当特朗普政府挥舞着245%关税大棒砸向中国商品时,万万没想到最先倒下的竟是自家零售巨头。沃尔玛、Target、Home Depot三大零售航母在关税生效48小时内紧急召开闭门会议,最终向白宫递交联名信——"再不恢复中国供应链,美国消费者就要用脚投票了!" 这场看似来势汹汹的关税战,实则暴露了美国供应链的致命软肋。中国出口商透露的细节令人玩味:美方主动承担关税成本,相当于变相承认"涨价伤己"的困局。数据显示,美国超市里中国产家电均价已飙涨22%,但消费者依然抢购一空——因为替代品要么质量差,要么价格翻三倍。 "七伤拳"打成"回旋镖",美国通胀炸出惊天黑洞 。 这场博弈的荒诞性在于:美国试图用俄罗斯式"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屈服,却忘了中美经济结构的本质差异。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超30%,而美国消费市场70%依赖中国供应链。当特朗普对光伏组件加征3521%关税时,美国本土光伏企业直接宣布裁员3万人;对中国稀土实施禁运后,F-35战机生产线被迫停产——这些数字背后,是白宫精心设计的"去中国化"剧本正在上演黑色幽默。 更讽刺的是,美国零售商为规避关税搞出的"墨西哥中转站",反而成了中国企业的"曲线救国"通道。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生产新能源车,光伏组件绕道土耳其出口,跨境电商通过加拿大保税仓"换壳重生"。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供应链韧性,让美国精心编织的关税铁幕出现无数裂痕。 关税战打到第7个年头,中国悄然完成惊险一跃。当美国还在用1930年代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思维搞封锁时,中国已构建起"一带一路+RCEP+数字货币"的新型贸易网络。东南亚国家顶着美国压力与中国签下锂矿大单,中东土豪排队抢购中国光伏电站,连特斯拉都不得不把上海工厂产能提升至百万辆级。 这场博弈最深刻的启示在于:任何试图用"封锁-脱钩"遏制中国发展的手段,最终都会沦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闹剧。就像网友调侃的:"美国制裁中国光伏,就像用竹篮打阳光——注定一场空。"当中国光伏企业用钙钛矿电池技术突破26.5%量产效率时,美国实验室还在为0.3%的微小进步欢呼。 眼下的缓和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美国零售商恢复中国订单的代价,是被迫接受"中国制造"的定价权——那些曾叫嚣"要把制造业搬回美国"的政客们,现在连沃尔玛的货架都不敢轻易动刀。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关税战暴露的不仅是经济博弈,更是文明冲突:当中国用"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构全球供应链时,美国还在重复"零和博弈"的陈旧剧本。 历史终将证明,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任何试图筑墙的国家终将被时代抛弃。就像广交会上那句标语所说:"封锁吧,封锁个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而当美国发现自己连800美元的跨境包裹都承受不起时,或许才会明白: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力量,永远是互利共赢的智慧。#美对华加关税# #美全球关税大战#
中国为何不与美国谈关税互免?因为“被蛇咬过两次”。2018年,双方本来已经谈得差
【7评论】【3点赞】
失控的心
没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不属于本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