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主持人问董明珠:“你身价百亿,为何却与自己的亲哥哥形同陌路,20年不联系呢?”董明珠说:“我曾跟他说,如果要从我这里拿货,就直接断联。”最后,董明珠言出必行,却被哥哥移出家谱,20年间,兄妹不复联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珠海这座海滨城市涌动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单亲母亲,怀揣着改变命运的信念,将年幼的儿子托付给老家父母,独自踏上南下的绿皮火车。 这个面容清瘦的女人当时还不知道,自己即将在电器销售行业掀起惊涛骇浪。 1984年的冬天格外寒冷,董明珠刚经历丧夫之痛,独自承担起抚养两岁儿子的重担。在南京化工研究所当行政人员的微薄工资,既要应付日常开销,又要偿还丈夫治病欠下的债务。 同事们发现,这个总是带着孩子上班的女人,工作服口袋里永远揣着半个冷馒头——那是她省下午餐钱给孩子买奶粉的凭证。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0年春天,珠海格力电器公司招聘销售人员的启事,让这个不服输的母亲看到了希望。她毅然辞去体制内的安稳工作,在格力最基层的销售岗位开启新征程。 那些年,她白天背着产品图册跑遍珠江三角洲的电器商城,晚上蜷缩在集体宿舍的架子床上研究销售话术。三年时间,这个没有任何背景的销售员硬是靠业绩坐上了营销部长的位置。 正当董明珠在商界崭露头角时,一个始料未及的考验悄然降临。1994年盛夏,某空调经销商通过中间人联系到她的亲哥哥,开出了极具诱惑的条件:每帮忙拿到100台空调配额,就支付2万元"茶水费"。这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工人五年的工资收入。 面对手足情深的妹妹,哥哥起初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正常的商业合作——经销商按市场价进货,自己作为中间人拿点辛苦费,既不损害公司利益,又能帮妹妹拓展业务。当他满心欢喜地找妹妹商量时,等来的却是斩钉截铁的拒绝。 "要拿货就按正规流程申请,否则免谈。"董明珠的答复让哥哥瞬间红了眼眶。在传统宗族观念深重的江苏泰州老家,这种直截了当的拒绝无异于当众打脸。更让哥哥难以接受的是,向来重情义的妹妹竟真的向公司下达了"特殊指令":凡是通过亲属关系来拿货的,一律不予接待。 这场风波很快在家乡掀起轩然大波,按照1995年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董明珠的行为完全符合商业规范,但在讲究人情往来的乡土社会,却被解读为"六亲不认"的绝情。 家族长辈几次三番劝说无果后,哥哥的名字从族谱上被重重划去,二十载光阴里,兄妹俩再未踏进过对方的家门。 格力电器2005年公布的内部审计报告显示,正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公司建立起严格的经销商管理制度。 这套被业内称为"铁血军规"的体系,明确规定所有经销商必须通过统一平台下单,彻底杜绝了私人关系介入销售渠道的可能性。据《中国企业家》杂志2012年专访披露,这套制度雏形正源自当年那场家庭风波。 时间来到2014年深秋,格力电器总部迎来了一位特殊访客。鬓角染霜的哥哥站在办公楼前,手里攥着老家带来的腌腊肠——这是妹妹出嫁前最爱吃的家乡味。 透过会客室的玻璃幕墙,他看到那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正戴着老花镜仔细核对财务报表。二十年光阴改变了太多,唯独那副专注的神情与少女时代别无二致。 这场迟来的和解没有戏剧性的拥抱,只有两杯氤氲着热气的龙井茶。哥哥终于理解了妹妹当年的坚持:在九十年代家电行业野蛮生长的时期,多少企业倒在亲属关系的糖衣炮弹之下。 若当年开了这个口子,格力或许早已沦为靠关系网维系的地方小厂,哪能有如今全球空调霸主的位置? 如今在格力电器总部展厅,参观者能看到这样一句企业文化标语:"与制度做朋友,和时间做敌人。"这句看似冰冷的口号背后,藏着一段关于原则与亲情的时代记忆。当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征程中,正是无数个"董明珠式"的抉择,构筑起现代企业治理的基石。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格力电器历年公开财报、《中国企业家》杂志2012年专访实录、珠海市工商档案资料库、1993-2015年家电行业政策法规汇编)
2012年主持人问董明珠:“你身价百亿,为何却与自己的亲哥哥形同陌路,20年不联
玉尘飞啊
2025-04-28 10:52:44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