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北大街是河北省邯郸市的城市主干道,连接了邯郸市的南北,一直到现在,中华北大街依然还是邯郸市最漂亮的城市主干道。 中华北大街的建设,需要追溯到五十年代。公元1956年,在苏联留学回来的设计师曹笑荣和时任邯郸市市委领导的刘英不谋而合,他们认为,应该在邯郸市市内修建一条宽阔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并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分界线。虽然当时的邯郸市,人口不到20万,但曹笑荣和刘英把公路的规划按照百万人口城市的布局,设计的车行道宽大约为21米,双向六车道。但是,这一超前的设计理念,在当时引发了批评,人们认为邯郸市的这一设计理念是贪大求洋、高大全美。 最终,邯郸市在外界的争论下,开始了中华北大街的建设工程。1956年,道路还是石渣路,路的宽度仅仅只有9米。公元1959年,邯郸市把中华桥和和平路等路段,铺设了沥青路面,中华北大街成为了邯郸市历史上第一条高标准城市道路。后面,经过不断的改造,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形成了双向八车道的现代化城市主干道。 从1962年开始,中华北大街就是邯郸市最漂亮的一条公路,因为道路的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法桐树。到1973年,整个中华北大街的道路两旁,种植了大约1600余棵的法桐树,形成了“以树为界,人车分离”的独特城市主干道格局。法桐树是一种很漂亮的植物,到2014年,邯郸市将法桐树定为本市的“市树”。 到现在,中华北大街还是邯郸市重要的文化地标,邯郸市有名的丛台公园、邯郸钢铁集团、邯郸市博物馆等场所设施,都在这条路上。可以说,中华北大街是邯郸市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缩影。 最后总结一下,中华北大街作为邯郸市的城市主干道,从一片争议中起步,经过多次改造之后,现在是邯郸市市民心目中的“幸福路”和“精品路”。这条城市主干道,见证了邯郸这座城市,从人口只有二十万人口的小城,发展成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
北京都修了7环了,如同摊大饼一样,越来越向外。七环很多路段都在河北省内,修路给当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