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20岁富家女学生,爱上京剧大师张君秋,背上嫁妆直接住进张家。张母大怒

寻墨阁本人 2025-04-28 16:29:02

1943年,20岁富家女学生,爱上京剧大师张君秋,背上嫁妆直接住进张家。张母大怒:成何体统!不料,女学生拿出十几根金条和无数翡翠宝石。张母大喜:下周过门!张君秋则吓出一身冷汗。   其实,张君秋早已爱上这个为爱勇敢的女学生,但他心中有所顾虑,因为家中还有一个原配妻子赵玉蓉。   早在16岁那年,张君秋就凭借出色的唱腔和扮相,被评选为“四小名旦”之一,从此在京剧界崭露头角。事业起步的同时,婚姻也被提上日程。   母亲为他挑选了温柔贤淑的大家闺秀赵玉蓉,孝顺的他听话照做。   婚后,张君秋和赵玉蓉相敬如宾,相继生下5个孩子。彼此虽然没有矛盾,但日子过得寡淡如水,始终缺了点男女之间的情趣。   直到遇见20岁女学生吴励箴,张君秋才第一次体会到爱情的滋味。   1943年,张君秋到上海演出,邂逅了前来听戏的吴励箴。他的艺术才华在吴励箴心中扎下了根,她的美丽真诚也让张君秋内心悸动。俩人很快坠入爱河。   只不过,这是一份不被看好的爱情。   吴励箴的父亲首先提出反对,原因是:门不当户不对。   确实,吴父是上海知名银行家,吴励箴从小接受新学,是漂亮又出色的前卫女性,理应嫁给金融界的青年才俊;而张君秋只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   张君秋生出自卑心,也不愿耽误吴励箴的大好前程,只身回到北京。   不曾想,张君秋前脚刚回到家,吴励箴后脚就跟过来了,还背着自己的巨额嫁妆。这让张君秋感到非常惊讶。   张母担心她是一时冲动,苦心劝她:“你这样的大小姐,不适合我们这种人家,将来你要后悔的,还是回去吧。”   不料,吴励箴从行李中取出十几根金条和无数翡翠宝石,堆到张母面前说:“这是我的嫁妆,您收着。我认为只要我和君秋哥真诚相爱,就没有高低贫富之分。”   吴励箴交出的不仅仅是嫁妆,而是她的全部人生啊!   张母被吴励箴的真诚所打动,当时的法律也允许一夫多妻,于是做主让张君秋迎娶吴励箴进门。   婚后,吴励箴完全摆脱了大小姐派头,按照北方大家族的规矩,每天早上给张母请安,平日料理丈夫的一切生活起居,对原配赵玉蓉和她的孩子也很好。   赵玉蓉原本对吴励箴还有些敌意,但很快也被她的真诚打动,俩人和谐相处,共同做好张君秋的贤内助。   彼时,没有后顾之忧的张君秋,不仅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京剧事业也如日中天。   然而天有不测风雨。到了1966年,张君秋被骂成是“化成美女的毒蛇”,受尽迫害。   全家被扫地出门,挤在一间破旧的小屋子里。工资被扣,母亲病重没钱医治,在痛苦中挣扎死去。1969年,赵玉蓉和吴励箴也相继在身心俱疲中早逝。   那是张君秋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母亲和2位妻子都走了,事业也毁了,每天还要遭受外界的谩骂和折磨……   好在,黑暗中照进来一束光,那便是后来成为张君秋第3任妻子的谢虹雯。   人人自危的年代,谢虹雯竟毅然站出来为张君秋鸣不平,还主动照顾起他。   在谢虹雯的照顾和陪伴下,张君秋渐渐从低谷中走出,迎来了人生的柳暗花明,也顺理成章娶了她。   只不过到了晚年,据说谢虹雯和张君秋的子女相处不好,导致子女相继离开。儿子张学浩后来说:“我们通过自己的眼睛,意识到父亲过得并不幸福。”   20世纪70年代初,张君秋每月工资80元。有一次,张学浩来看望他,无意中提到自己每月工资只有30多元,张君秋便悄悄塞给他10元。   不巧这一幕被谢虹雯看到,她冷着脸,摔门而去,这让父子俩非常尴尬。   还有一次,张君秋看到饭桌上的馒头已经发霉,提醒谢虹雯不要吃了。谁知,谢虹雯大喊一声:好好的为什么不吃!接着气鼓鼓拿起馒头,撕掉外面一层,大口嚼起来。张君秋只能无奈叹气。   张君秋的晚年生活不如意,好在精神有所寄托。他把所有精力放在艺术事业上,主要在2方面:   一个是京剧教学。张君秋广收海内外弟子100多名,其中有薛亚萍、李炳淑、张静琳、王蓉蓉、赵秀君等。   一个是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的艺术总顾问,目的是为了把京剧的影像、文字资料留存下来,为后人作参考。   当时,张君秋已经年近70,加上身体不好,医生建议他在家休养。但他深知音配像工作对京剧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坚持带病工作,而且身必躬亲。   1997年,张君秋按计划到剧场整理《龙凤呈祥》录音,在出门等电梯时,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7岁。   张君秋大师走得太突然,没有留下一句遗言,但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中,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120部京剧音配像。   纵观张君秋大师的一生,3段婚姻,有苦有乐;京剧事业,起起落落。他遭过不公正对待,受过很多磨难。但他没有抱怨,而是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尽心尽力为京剧事业做贡献。   只因他的人生底色,是善良。   致敬一代京剧大师——张君秋!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