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2岁的陆小曼病逝。她留下遗愿,想和丈夫徐志摩合葬,却被儿子徐积楷拒绝了。她的骨灰也无人认领,直到23年后,娘家侄儿为她在苏州建了纪念墓,她才得以入土为安。 陆小曼是民国才女,颜值出众且多才多艺,擅长绘画和戏曲,也写得一手好文章。 不过,她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还是徐志摩的妻子。 只可惜,徐志摩英年早逝,走的时候陆小曼只有29岁。 当时的陆小曼仍然是年轻貌美的模样,不少男子蜂拥而至,想陪她共度下半生。
然而,陆小曼都一一拒绝了。 余生漫长的33年,她都没有再嫁人,维持着“徐志摩遗孀”的身份。 临终前,她留下遗愿,想跟丈夫徐志摩葬在一块。 夫妻同葬,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这件事却遭到儿子徐积锴的强烈反对。 很多人来劝都无济于事,徐积锴坚决不松口:“那个女人不能葬入徐家祖坟!” 徐积锴为什么会如此排斥陆小曼呢? 其实,这事也不能全怪徐积锴。 毕竟在上一辈人的恩恩怨怨中,他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徐积锴的母亲并不是陆小曼,而是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张幼仪。 当年,徐志摩迎娶张幼仪,是遵照父母之命,他心里老大不情愿,婚后对张幼仪也冷淡无情。 婚后3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没多久徐志摩就独自出国留学。 在英国,徐志摩热烈追求林徽因,闹得人尽皆知。 徐积锴2岁时,他的二舅张君劢出面,让妹妹张幼仪到英国跟徐志摩团聚。 之后6年时间,徐积锴都待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 从小缺失父爱的他,现在连母爱也间断了。他一直盼着父亲母亲能回家来,8岁那年,他终于盼到了! 然而,回来的只有母亲一个人。 原来,当年母亲到了国外不久,怀上了第二胎。孩子还没生下来,徐志摩就递给了她一张离婚书。 张幼仪不肯签字,徐志摩恼羞成怒,竟把她丢在异国他乡的街头。 语言不通、身无分文、有孕在身的张幼仪,独自一人在外国街头徘徊,她感觉人生陷入了谷底。 所幸,张幼仪有一个给力的二哥,得知消息后将她接过去照顾。 在哥嫂的照料下,张幼仪顺利产下幼子,取名彼得。 那时,消失了许久的徐志摩再次出现,目的只有一个:让张幼仪签字离婚。 张幼仪对这个男人已经死了心,毫不犹豫地签了字。她只想好好把幼子抚养长大,其它的已经无所谓了。 可她连这个简单的愿望都实现不了。彼得3岁那年得了重病,没能抢救过来。 丧子之痛,让张幼仪再度陷入深渊,她每日都在思念中煎熬着。 1926年,安葬完彼得之后,张幼仪决定回到老家,和阔别已久的大儿子团聚。 徐积锴只有8岁,却已经能为母亲的眼泪感到心疼,他下决心要保护好母亲。 原本,徐积锴已经对父亲离婚之事心怀芥蒂,不久后听说父亲要迎娶陆小曼,更是愤怒不已。 不仅如此,徐志摩和陆小曼双方父母,也都反对他们的婚事。 可俩人都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根本不听劝,还是任性地结了婚。 因为这件事,徐志摩和父母闹翻了。两位老人家带着全部家产,投奔了前儿媳张幼仪。 由始至终,两位老人家都只认张幼仪这个儿媳,从来没有承认过陆小曼。 徐积锴在耳濡目染中,也对陆小曼这个名义上的后妈讨厌起来。 之后一段时间,徐积锴和爷爷奶奶,还有妈妈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很幸福。 可惜好景不长,12岁那年,奶奶突然去世。父亲和陆小曼前来参加葬礼,被爷爷挡在门口。 “让那个女人走,她没有资格!”徐父坚决不让陆小曼进门。 徐志摩护妻心切,跟徐父大吵了一架,葬礼场面变得很不堪。 谁都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徐志摩也跟随母亲而去了。 那是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 年仅12岁的徐积锴感到害怕,张幼仪告诉他:“你是徐家的长子,要顶勇敢才是,和叔叔们一起去接父亲回来。” 他似懂非懂地跟着叔叔们去到现场,一边流泪一边寻找寻找父亲的遗骸。 在那个时候,徐积锴才意识到,自己跟父亲是何等的陌生!在他的成长生涯中,父亲始终是缺席的,对他的关爱也少得可怜。 可如今父亲真的没了,他的心里仍然填满了悲戚。 徐志摩的葬礼是由张幼仪一手操办,作为遗孀的陆小曼始终躲起来,直到葬礼当天才出现。 没想到,她一出现就闹起来,在拜别遗体时大喊:“摩是多么热爱西式的人,怎么能穿中式服装下葬?快给他换上西服!” 葬礼被陆小曼这么一闹,不仅失了体面,也让徐家人更加痛恨她。 尤其是后来,陆小曼跟有妇之夫翁瑞午同居,更把徐家人气得够呛。 徐积锴原本只是讨厌陆小曼,现在完全看不起她,不过是一个不顾名声、依靠男人而活的懒女人。 因此,当陆小曼提出跟徐志摩合葬的要求时,徐积锴说什么也不答应。 在他看来,这样的女人,不配葬入徐家祖坟! 如果你是徐积锴,你会同意让陆小曼和徐志摩合葬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