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沙特来中国买导弹,中方代表试探性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美元”,

浅笑对风吟 2025-04-29 18:35:48

1987年,沙特来中国买导弹,中方代表试探性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美元”,还没等说出口,沙特谈判生怕中国反悔,大喊:1亿美元一枚,共买35枚。 20世纪80年代,中东那地方就是个大炸药桶。两伊战争打得不可开交,伊朗和伊拉克互相扔导弹,沙特夹在中间,感觉自己随时可能挨揍。伊朗的导弹技术越来越强,伊拉克又有萨达姆那野心勃勃的家伙,沙特作为石油大佬,地缘位置敏感,安全压力山大。 美国是沙特的老大哥,但那时候美国不肯卖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导弹给沙特,怕刺激以色列或者搞乱中东平衡。沙特空军虽然有美式战机,可面对邻国的远程导弹威胁,光靠飞机不够硬气。苏尔坦亲王当国防部长几十年,看得明白:得找个能震慑对手的家伙。这时候,中国的东风-3弹道导弹就成了沙特的救命稻草。 东风-3射程能到1800-2500公里,沙特拿来对付伊朗或者伊拉克的潜在威胁,再合适不过。沙特急着买,不是为了摆着看,而是真觉得自己不买就可能吃大亏。1亿美元一枚听起来贵得离谱,但对沙特来说,保命比啥都值。 说到这笔交易,绕不开苏尔坦·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他1930年左右出生,是沙特王室的重量级人物,1963年起当了48年的国防部长。这老兄不是光会坐办公室的,从年轻时就管过利雅得省,干过农业部长、交通部长,经验老道得很。 上世纪80年代,他把沙特军队从全靠西方装备,带向了采购多元化的路子。两伊战争一爆发,他意识到光靠美国不行,得自己手里攥点硬货。1987年,他亲自牵头,带着团队秘密跑中国谈导弹买卖。这事儿在美国盟友眼里有点“叛逆”,但苏尔坦亲王不管那些,他眼里只有沙特的安全。 谈判时,沙特代表团喊出1亿美元一枚,估计也有苏尔坦的授意。他知道这导弹对沙特的战略意义,宁可多花钱,也不能让交易黄了。这家伙的魄力和眼光,直接奠定了沙特现代国防的基础。 这笔交易保密得不得了。1987年初,苏尔坦亲王带队先飞马来西亚,再转机低调到北京。中方安排得也很小心,连住的地方都挑了个不起眼的招待所。谈判在西北的导弹基地展开,中方本来想着每枚1000万美元,性价比高还能赚点外汇。 结果沙特那边直接把价格抬到1亿美元一枚,总共35枚,35亿美元。中方代表估计心里都乐开了花,但表面上还得稳住。这价格差了10倍,沙特为啥这么大方?一是急着要货,二是真有钱,三是怕中方反悔或者被别的国家插手搅黄。沙特还加了条件,比如保留维护权啥的,中方也顺水推舟答应了。 交易敲定后,导弹装集装箱走海路运到沙特,中方技术人员还跟过去帮忙建基地、教操作。整个过程跟谍战片似的,保密到连船员都不知道运的是啥。 东风-3到手后,沙特没到处嚷嚷,毕竟美国看着呢。但这批导弹真起了大作用。1990-1991年海湾战争,伊拉克打进科威特,离沙特边境不远。苏尔坦亲王让人把导弹亮出来,电视上播了一波,意思很明白:谁敢动我,我就敢扔。萨达姆最后没敢往沙特这边硬闯,这导弹的潜在威慑力立了大功。 沙特老百姓都管苏尔坦叫“导弹之父”,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2014年阅兵式上,沙特还公开秀了一次东风-3,告诉世界:我们不只是有钱,还有硬实力。虽然这导弹现在技术有点老,但当年绝对是沙特的战略支柱。 中国这边,35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80年代经济正缺外汇,这笔钱来得太及时,解了不少燃眉之急。更关键的是,这单生意打破了西方对中东军售的垄断,中国军工第一次在中东站稳了脚。 这还不止。中沙关系因为这事儿一下子热乎起来,从军事到经济,合作越来越深。后来沙特还跟中国聊过本土导弹生产的事儿,说明这交易不光是卖了几枚导弹,而是开了个长远合作的口子。对中国来说,这意外收获比想象中值钱多了。 苏尔坦亲王干了大半辈子,晚年身体不太行了。2004年查出结肠癌,2009年又得了阿尔茨海默病,2011年在纽约去世,80岁左右。他走后,沙特国防还是沿着他铺的路走,导弹基地也没闲着。他的决策,尤其是这笔导弹交易,算是给沙特留下了硬核遗产。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