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张学良秘密处决了父亲生前的左膀右臂杨宇霆和常荫槐,晚年时吐露心声:“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了二人之后,我不得不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杨宇霆和常荫槐究竟因何而死?
随着1928年“皇姑屯事件”的发生,赫赫有名的一代军阀张作霖“魂归西天”。由于事发突然,此时奉系军阀内部已乱成一锅粥,各路势力暗潮涌动。即便张学良已接管了东北,但是地位并不牢靠,依然有很多人不信服他。杨宇霆就是其中之一。
杨宇霆留洋归来,到了张作霖手下与他一起并肩作战,出生入死,并有着“小诸葛”的称号,为其出谋划策。在杨宇霆的辅佐谋划下,东北实力大增。而作为张作霖的老部下,对于张学良丝毫没有放在眼里,与之一起的还有常荫槐。甚至有意无意的会做出一些无礼的举动。
这二人几乎从来没有叫过张学良为总司令,而是一口一个“小六子”。甚至有时需要张学良审批文件,他们还会直接冲进张学良的帅府里,从不通报,大喊着:“快起来,有公务。”面对如此不敬的行为,这让张学良也很是恼火。
当时的张学良与杨宇霆政见不合,张学良认为自己父亲的死就是因为和日本人交涉太深,所以他便靠向了蒋介石,而杨宇霆却对张学良的决定非常不满。
之后在杨宇霆父亲的生日宴上,杨宇霆邀请了很多当时有头有脸的人物,却唯独没有邀请张学良和他的妻子于凤至。夫妇二人甚至还是从别人那里得到杨宇霆父亲生日宴的消息。随即赶到公馆祝寿,而负责接待他们的常荫槐却故意冷落他们。
至此,张学良和杨宇霆的矛盾日益加深。但此时的张学良还并未对杨宇霆起杀心。
杨宇霆认为张学良就是一个不学无术,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觉得他成不了什么大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他所认为的“纨绔子弟”,却会杀鸡儆猴,用他的命来立威。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想要成立东北铁路督办署,张学良心中明白,他这是想借机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张学良只得搪塞过去,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杨宇霆拿着已经写好了的文件找到张学良。
对于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张学良已经是怒火中烧,但表面依然维持着平静。可杨宇霆却步步紧逼,要求他立马在文件上签字。
此时的张学良已经忍无可忍,暗自起了杀心。最终他的妻子于凤至提出用抛银元的方式来决定杨宇霆的生死。二人规定正面为死,反面为生。
随即张学良将硬币抛向空中,又在手中接住。缓缓打开手掌,发现居然是正面。张学良犹豫再三,又连抛了两次,依然是正面。此时妻子于凤至也说道,看来是天意。
而此时的张学良却开始犹豫起来,考虑到杨宇霆之前为父亲立下的的功劳,决定再抛三次硬币,但是这三次的结果依然是正面。至此,张学良痛下杀手,为杨宇霆,常荫槐准备了一场“鸿门宴”。
次日,张学良设宴邀请杨宇霆,常荫槐二人,席间饮酒作乐,其实张学良早已经在暗处埋伏好了士兵。此时的杨宇霆,常荫槐正暗暗得意,他们认为张学良最终还是向自己服了软。殊不知张学良一发出信号,躲在暗处的士兵就冲了上来,将这二人团团围住。
二人看到此场景,怒不可遏,大声呵斥:“张学良,你这是做什么?我可是你父亲出生入死的好兄弟,立下了汗马功劳,你眼里还有没有长辈?”
张学良看着二人也缓缓的开口道:“我对你们已经是仁至义尽,是你们多次忤逆长官,出言不逊。”
随即便开枪杀了二人。而由于张学良的做法,一部分奉系军阀将领感到心寒,一时间人人自危,张学良的威信甚至大不如从前。
随后面对着日益沦陷的东北,张学良也不免有些后悔。即使杨宇霆不够信服他,但在面临危机时,依然会为自己出谋划策,东北的军务也会更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