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主席被捕后,在押去处死路上,突然对一名团丁说:“老哥,我腿疼,伤筋了!”团丁走近后,毛主席凑团丁耳边说了一句话,竟靠着机智逃走了。
在那个硝烟四起、风雨飘摇的年代,毛主席为了革命常常在枪林弹雨中周旋,经历了无数危险的时刻。
1927年秋,毛主席以“张先生”的化名在湖南一带活动,不料行踪被敌人察觉,最终被一群浏阳当地的民团捕获。
在当地一处破旧的院子里,毛主席被绳索捆住双手,四周围着虎视眈眈的民团士兵。
由于当时的通讯不便,加上敌人仅凭片言只语的通缉描述,民团的人并不清楚他们眼前的“张先生”究竟是谁。
这群民团大多是些粗犷的乡村汉子,有些人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对“革命”二字并无太多理解。
加上上头并未给明确指令,带队的头目决定暂且将这“张先生”押往县里交差,于是便带着毛主席和其他几名民团士兵一起踏上了通往县城的土路。
浏阳山间的土路泥泞不堪,雨水将地面冲得湿滑,每走一步都要费力地拔起脚。
毛主席脚上绑着粗麻绳,每走一步,绳子勒得更紧,脚腕上渐渐渗出血迹,但他不曾叫苦,更未显露一丝畏惧之色。
沿路上,民团士兵或是高声交谈,或是低声嘲笑,对于眼前这个“犯人”不以为然。
然而,在这些看似闲散的对话和嘲笑中,毛主席一直在观察、思索着。
他注意到,这队民团士兵中,唯有一人落在队伍后方,年约三十多岁,头戴旧草帽,目光平淡。
毛主席默默记下这人,意识到这个人似乎不是十分忠于此行,只是为了生计而加入。
在行进途中,毛主席突然放缓了步伐,面露痛苦之色,对走在身后的这名团丁说道:“老哥,我腿疼得厉害,伤筋了,实在是走不动了。”
那人微微一愣,上下打量了他几眼,心里有些犹豫,毕竟上头没说要在路上虐待“犯人”,再者,自己也不过是个混饭吃的,也不见得非得刁难眼前这个可怜模样的“张先生”。
于是,他慢慢走近毛主席,帮他松了松绑带。
趁着团丁靠近,毛主席轻声地凑近他的耳边,缓缓说道:“老哥,我知道你做这一行也不容易,无非是为了讨口饭吃。
我也是个穷苦人,本来就无害人之心。”团丁依旧不为所动,冷冷地回应道:“少来这套,犯人就是犯人,别妄想用几句话打动我。”
然而,毛主席微微一笑,轻声说道:“老哥,兜里有些银元,这路上,你也难得能见个银边儿吧?”
这句话让团丁内心一颤。自从加入民团以来,他吃的、喝的都跟不上,几乎没有一日是饱腹的。
而听到“银元”这两个字,他心里头顿时有了动摇,左右看了看其他士兵,压低声音说道:“你有多少?”
毛主席伸手从衣服内侧摸出一块银元,递给那团丁,并迅速说了句:“老哥,我是真心求你帮我一把,我和你一样,是个不想白白送命的人。
前面不远就是山林,放我一条生路,你也能拿着银元回家好好过日子。”团丁接过银元,眼中浮现出一丝挣扎。
最终,他点了点头,低声回应:“前方的山林茂密,找机会自己逃吧,能不能逃得掉,就看你自己了。”
队伍继续前行,山路越来越险,眼见山林在望,团丁开始有意放慢脚步,给其他民团士兵暗暗打起招呼,让大家放松警惕。
而毛主席则在这一刻悄然加快了步伐,微微拉开与后方士兵的距离。随着山林渐渐逼近,他猛然朝前方奔跑,迅速隐没在丛林之中。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民团士兵们愣在原地,等反应过来时,毛主席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他们立刻四散搜寻,但山林茂密,再加上天色渐暗,士兵们最终无功而返。领头的团丁只得谎称“犯人自行逃脱”,不久便匆匆解散了队伍。
毛主席则在山林中辗转潜伏,靠着灵活的身法避开了敌人的追捕。凭着卓越的判断力,他利用地形渐渐远离了危险,最终顺利脱险。
后来,毛主席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提到这位“姓黄的团丁”不禁感叹道:“乡里人不过是为了糊口,才会替那些反动派卖命。革命要成功,首先要为穷苦百姓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