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中方将于5月7日至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早在今年2月透露,普京也将于8月底和9月初访问中国,以纪念二战结束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这场 5 月 7 日的国事访问,表面上是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 80 周年,实则是在二战遗产与当代秩序的裂缝中,为未来三十年的国际格局埋下伏笔。 回望历史,二战期间中国以 3500 万军民伤亡的代价拖住了日本陆军主力,而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用 200 万军民的鲜血改写了战争走向。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两个民族用血肉之躯为人类文明筑起的防线。当斯大林格勒的废墟里传出 “俄罗斯虽大,但已无路可退” 的呐喊时,中国远征军正在野人山的丛林中用刺刀开辟生命线。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今天的中俄合作自带历史的厚重感。 所以,今年的红场阅兵可不只是怀旧秀。解放军仪仗队的身影出现在莫斯科街头,背后是中俄在北极航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深度绑定。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突然释放可能出席庆典的信号,这与特朗普近期推动的俄乌停火计划形成微妙呼应。 当俄罗斯宣布 5 月 8 日至 10 日停火三天时,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给美国的 “百日执政献礼”。这种大国间的默契与博弈,正在改写二战后的国际规则。 2025 年既是二战胜利 80 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 80 周年。这个被美国视为 “橡皮图章” 的国际组织,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中俄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此次携手出席庆典,背后是对 “强权即公理” 秩序的无声抗议。 当美国用百年零息国债收割全球时,中俄的本币结算规模已突破 2440 亿美元,这种 “去美元化” 的小动作,正在动摇美国霸权的根基。 斯大林格勒的老兵们或许想不到,80 年后的红场阅兵会有中国军人的身影;卢沟桥的硝烟里,也从未预见过中俄会在月球科研站并肩作战。 这种跨越意识形态的合作,恰恰印证了丘吉尔的那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但更值得深思的是,当美国还在纠结如何用关税和国债维持霸权时,中俄已经在联合国框架下探索新的全球治理模式。 从雅尔塔体系到 G7 主导的全球化,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正在加速瓦解。特朗普的贸易战、俄乌冲突的泥潭、美债市场的动荡,都是旧秩序崩塌前的阵痛。 而中俄的合作,恰似在废墟中种下的新苗。当普京 9 月回访中国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时,这场跨越欧亚大陆的 “双庆典”,或许会成为 21 世纪国际格局重构的起点。
特朗普口不择言!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再次大放厥
【22评论】【28点赞】
用户10xxx50
阅兵乌克兰吃了豹子胆敢发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