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市明终于败光了自己多年攒下的两亿多,2016年他一意孤行非要在寸土寸金的黄浦江开了18000平邹市明体育文化健身中心,以为靠着自己“奥运冠军”的名气就会吸引很多人来,现实却啪啪打脸。 2016年,邹市明站在职业生涯的巅峰。作为奥运冠军和职业拳王,他不仅在拳台上所向披靡,还带着金腰带的光环跨界创业。 陆家嘴滨江段,距离黄浦江仅150米的黄金地段,他和妻子冉莹颖斥资两亿打造了一座健身帝国。 透过弧形落地窗,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尽收眼底;馆内三层钢架结构,层高6.5米,拳击训练区配备八角笼造型灯光,VIP区摆放着德国的顶级设备——单台跑步机报价22万元,堪称奢华。 开业首月,会员卡定价5888元/年,附赠邹市明亲签拳套,吸引了大量白领蜂拥而至。核心客户群锁定28-35岁的金融从业者,占比高达43%。 邹市明亲自巡场,手持计算器核对耗材清单;冉莹颖则忙碌在后台,记录下“今日擦坏第三块钢化玻璃”的运营细节。 开业当晚,邹市明举办了一场表演赛,尽管左眼旧伤隐隐作痛,他仍咬牙完成了15场商业赛事,台下掌声雷动。谁也没想到,这座健身中心的辉煌,竟如此短暂。 2018年,上海体育局发布的《全民健身白皮书》如一记重拳砸来:拳击类消费仅占健身市场的0.7%。与此同时,隔壁的W Fitness推出“智能沙袋”课程,主打科技感与低价,迅速抢走17%的存量客户。 邹市明的健身中心虽然硬件顶级,但拳击运动的受众始终有限。陆家嘴商圈的健身场馆更替率高达217%,竞争如刀,稍有不慎便会被淘汰。 更致命的是内部管理漏洞。消防检查发现,应急通道曾被健身器材堵塞87天,险些酿成安全事故。 税务报表显示,2019年一次增值税申报误操作,导致多缴42万元,资金链雪上加霜。保洁团队每天凌晨4点开始清理汗渍,使用专用防滑消毒剂,但高昂的运营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每日水电消耗峰值高达87吨水和3800度电,场地租金更是天价。 据戴德梁行《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报告》,陆家嘴核心地段的租金在2016-2020年间居高不下,每月租金轻松吞噬数十万。 冉莹颖在财务危机中自学QuickBooks系统,常常熬到凌晨。她在运营日记中写道:“今天又一个会员退费,68万的私教课程,理由是‘课程太硬核’。”邹市明则强撑着笑容,继续为会员示范拳击动作,但左眼旧伤反复发作,让他每一次挥拳都带着隐痛。 2020年,疫情如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这座健身帝国。客流量断崖式下跌,浦东新区商业联合会的智能客流统计系统显示,健身中心日均到馆人数不足开业时的1/10。 德国进口沙袋的日均击打量,仅为职业拳馆的1/20,曾经象征荣耀的金腰带展示柜,最终被改作会员储物柜。大众点评上的评分从4.8星跌至2.1星,评论区充斥着“服务跟不上”“价格虚高”的抱怨。 关于闭店时间,天眼查的工商变更记录显示,健身中心在2020年底已停止运营。两亿亏损的具体构成至今未完全公开,企业征信报告中提到的房产抵押部分仍待核实。但可以肯定的是,邹市明和冉莹颖的创业梦,在陆家嘴的霓虹灯下彻底破碎。 邹市明的健身中心并非个例。2016-2020年间,奥运冠军跨界创业的热潮席卷而来,田亮、刘璇等人都曾尝试商业转型,却大多铩羽而归。 邹市明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体育明星创业的困境:光环可以吸引眼球,却无法抵挡市场的残酷。拳击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度远远不及跑步或瑜伽,高端定位又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加之管理漏洞和运营成本的高企,这场豪赌从一开始就埋下了败局的种子。 如今,邹市明偶尔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拳击教学视频,冉莹颖则投身直播带货,试图重新出发。2023年4月,邹市明在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坦言:“创业让我看清了商业的复杂,但也让我更懂得珍惜拳台上的纯粹。”他没有提及健身中心的具体亏损,却提到那条金腰带——“它提醒我,真正的胜利,是摔倒后还能爬起来。”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邹市明首谈创业经历,“给自己打3分都多”》
邹市明终于败光了自己多年攒下的两亿多,2016年他一意孤行非要在寸土寸金的黄浦江
何仪聊
2025-05-06 18:46: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