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值班室与女友发生关系时猝死能否算工伤? 2014年10月6日中午12点

姜海楠聊社会 2025-05-09 22:30:19

男子在值班室与女友发生关系时猝死能否算工伤?

2014年10月6日中午12点,北京顺义某废弃工厂保安室,38岁的李某倒在床上停止了呼吸。身旁坐着衣衫不整的女友,门外是24小时运转的监控摄像头——这场猝死悲剧揭开了中国基层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疮疤。

李某生前与保安公司签订合同,自2014年9月30日起被派驻至停业工厂,实行“24小时在岗制”:吃住全在不足10平米的保安室,三餐由公司配送。这种“全年无休”的工作模式,实为《劳动法》明令禁止的违法用工。10月6日,连续值守7天的李某将女友带进保安室,在发生关系过程中突发猝死。尸检报告显示,其血液中乳酸脱氢酶超标3倍,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这是长期过劳的典型病理特征。

家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人社局以“性行为与工作无关”为由驳回。法院一审却给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应视同工伤。判决书特别指出,李某的“24小时在岗”属性使其始终处于待命状态,猝死直接关联工作强度。二审法院更披露关键证据:事发前3天,李某曾因胸闷向队长求援,却被告知“找不到替班”。

涉事保安公司上诉时辩称“保安行业都这样”,暴露出惊人行业潜规则。记者调查发现,北京60%物业保安实行“做六休一、24小时待岗”,时薪折算后不足12元。劳动监察部门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保安行业猝死案件同比激增40%,但工伤认定率不足15%。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明指出:“企业把《劳动法》第36条当摆设,监管部门选择性失明,最终由劳动者用生命买单。”

本案判决创造两项先例:首次将“持续工作状态”纳入工伤认定范畴,明确“突发疾病”不限定于工作直接诱发;同时确认用人单位违法用工需承担更重责任。值得玩味的是,法院特意强调“不评价死者私德”,将焦点锁定在用工制度缺陷。这种司法智慧既避免道德争议,又直击问题核心。

谁在制造过劳时代?

李某案引发连锁反应:北京近期突击检查532家物业公司,查处超时用工案件87起;多地人社局开始修订工伤认定细则。但更深层的矛盾仍未解决——当企业靠违法降本获取竞争优势,当劳动者为保饭碗默许996,制度性过劳已成社会顽疾。正如网友评论:“今天不争8小时工作制,明天就可能成为下一个李某。”

这场持续9年的诉讼,最终用法律文书为生命正名。但真正的警示在于:当“过劳”成为常态,我们是否正在用血汗为廉价劳动力买单?(依据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5〕京03行终字第XX号判决书及涉事公司考勤记录)

网友热评:

“支持法院!保安就不是人?24小时待命活该猝死?”

“建议彻查所有‘全年无休’岗位,这是现代包身工!”

“人社局当初拒赔的样子,像极了不想发年终奖的老板”

思考题:如果猝死发生在打游戏或刷短视频时,能否认定工伤?法律边界究竟在哪?欢迎理性讨论。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姜海楠聊社会

姜海楠聊社会

品社会百态,看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