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冯小刚驾着价值三百万的豪车,回到故乡探望多年瘫痪的母亲。 悉心照料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12 10:22:02

2000年,冯小刚驾着价值三百万的豪车,回到故乡探望多年瘫痪的母亲。 悉心照料母亲十六载的姐姐,轻声问道:“能在剧组给我安排个差事吗?”冯小刚却淡然回应:“你一无所长,能做什么?”听闻此言,姐姐眼中泛起失望的泪光。 北京西郊的一处老胡同里,冯家两姐弟的故事要从他们母亲说起。 这个命途多舛的女人二十岁就成了孤儿,从南方老家只身北上谋生,好不容易成了家,没几年又遭遇丈夫离异。 她咬着牙把冯小军和冯小刚拉扯大,靠着纺织厂微薄工资维持生计。 那些年胡同口的杂货铺老板总记得,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冯小军每天放学都要背着小竹筐,帮人糊火柴盒挣零钱。 冯小军比弟弟大五岁,生得眉眼清秀。 街坊邻居都说这闺女是个好苗子,在区里的文艺汇演上拿过独唱一等奖。 初中班主任特意找到冯家,说孩子成绩好又有天赋,建议报考文工团。 可那时冯母刚查出子宫肌瘤,纺织厂的活计干不动了,家里连买米都要精打细算。 十六岁的冯小军把录取通知书叠成纸飞机,看着它在胡同的阴沟里打转。 转过年开春,冯小军顶了母亲的班进纺织厂。 三班倒的机器轰鸣声中,她总爱哼着《洪湖水浪打浪》。 厂里宣传科的干事听见过几次,撺掇她参加市里的工人歌咏比赛。 可那年冬天弟弟要交学杂费,冯小军把参赛用的白衬衫当了五块钱。 后来冯小刚在部队文工团拉手风琴的照片寄回家,她摸着照片上弟弟的军装,把珍藏多年的歌谱塞进了蜂窝煤炉子。 冯母四十五岁那年,医院查出胃里长了东西。 冯小军带着母亲跑遍协和、同仁几家大医院,最后在积水潭医院做了切除手术。 出院那天正赶上冯小刚跟着剧组在青岛拍外景,电话打到制片主任那里才联系上人。 等冯小刚揣着攒了半年的补助费赶回来,看见姐姐蹲在住院部走廊里啃冷馒头——为省陪床费,她已经在长椅上睡了七天。 九十年代初的影视圈不好混,冯小刚给郑晓龙当美工那会儿,经常跟着剧组睡地下室。 有回拍夜戏遇上暴雨,他穿着雨衣爬脚手架补灯光,下来时棉袄都能拧出水。 这些苦楚冯小刚从没跟家里提过,每月按时寄回去的汇款单数额越来越大。可冯小军总把大部分钱存着,说要给弟弟攒老婆本。 转折发生在千禧年前后,《甲方乙方》的票房红火让冯小刚成了贺岁片招牌。 那年他开着新买的奔驰回胡同,后座上堆着给母亲买的进口营养品。 街坊们挤在院门口看热闹,冯小军却躲在厨房择菜——母亲瘫痪八年,五十出头的她头发白了大半,手指关节因为常年搓洗被褥变了形。 饭桌上热气腾腾的涮羊肉冒着香,冯小军试探着说起剧组招人的事。 冯小刚正低头调麻酱,脱口说了句"你啥都不会能干啥"。 这话刚出口他就后悔了,抬眼瞧见姐姐鬓角的白头发,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把高考机会让给自己的少女。那天夜里,他蹲在胡同口的公厕边上抽了半包烟。 隔周冯小军接到弟弟电话,说是新戏缺个管服装的。 她本想说自己在纺织厂干过二十年,最懂布料针脚,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手机》剧组里,五十岁的冯小军戴着老花镜核对戏服编号,把葛优的唐装熨得平平整整。有回拍外景赶上下雪,她抱着主演们的貂皮大衣在片场守到凌晨,生怕道具被人顺走。 后来冯小刚给姐姐报了老年大学的声乐班,六十岁的冯小军穿着枣红连衣裙站在央视《越战越勇》的舞台上,唱的还是《洪湖水浪打浪》。 导播切了个近景镜头,台下的冯小刚抹了把脸,想起小时候姐姐背着他去少年宫,省下午饭钱给他买冰棍的那些夏天。 如今冯家老宅拆迁换了电梯房,冯小军的退休金足够雇两个护工照料母亲。 但她还是坚持每天清早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鲫鱼给弟弟熬汤。有回记者采访冯导的成功秘诀,他指着手机屏保上姐姐的演出照说:"我们家真正的艺术家在这儿呢。" 照片里的冯小军站在合唱团中间,胸前别着弟弟送的金色麦穗胸针,在舞台灯光下亮得晃眼。 参考资料:冯小刚姐姐参加选秀:没好意思告诉弟弟2011年05月19日来源:中国新闻网

0 阅读:0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