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没胃口,吃啥啥不香,吓坏了御膳房。有个胆大的御厨,买了几块臭豆腐端给慈禧

慈禧太后没胃口,吃啥啥不香,吓坏了御膳房。有个胆大的御厨,买了几块臭豆腐端给慈禧,心想: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豁出去了!

紫禁城的御膳房总飘着山珍海味的香气,可这天御膳房的人却个个愁眉苦脸。

光绪年间,63岁的慈禧太后对着满桌珍馐皱紧了眉头,300道菜里竟挑不出一筷子能入眼的。

一旁伺候用膳的宫女太监们后背都渗出了冷汗,要知道上次有个小太监就因端错汤碗被拖出去打了20板子。

御膳房掌勺的刘福全急得直揪辫子,他带着30多个厨子从寅时忙到午时,蒸鹿尾、烩熊掌、煨象拔轮番上阵,连西域进贡的蜜瓜都雕成了牡丹花样。

可传菜的太监每回都原封不动端回食盒,鎏金食盘里的菜连油花都没少,老佛爷要是再不动筷,这班厨子的脑袋怕是要和菜刀作伴了。

正当众人抓耳挠腮时,一阵奇特的酸臭味从墙角飘来,新来的帮厨小顺子正捧着油纸包狼吞虎咽,黑乎乎的方块在他嘴里嚼得滋滋作响。

刘福全两步冲过去夺过油纸包,沾着红辣子的臭豆腐让他眉头直跳,这市井里的腌臜吃食,搁在平时连御膳房的泔水桶都进不了。

但眼下实在没招了,刘福全盯着臭豆腐发愣,忽然记起前年太医院说过,老人脾胃弱了反倒爱吃些有滋味的。

他舀了勺高汤把臭豆腐煨上,撒了把御田胭脂米碾的细粉,颤着手把青花瓷盅递给了李莲英。

李莲英端着盖盅进殿时,慈禧正闭眼揉着太阳穴,掀盖的瞬间,那股子混着豆香的酸臭味直往人鼻子里钻,老太后眉头刚皱起来,忽然喉头不自觉地动了动,连日来被油腻败了的胃口,竟被这味道勾得泛起了馋虫。

象牙筷尖戳开酥脆的外皮,里头白玉似的豆腐芯颤巍巍冒着热气,慈禧就着珐琅小碟里的辣油抿了口,浑浊的眼睛倏地亮了,绵密的口感裹着咸鲜在舌尖化开,后劲的辣味激得鼻尖沁出汗珠,竟比往日吃的驼峰猩唇更对脾胃。

等李莲英战战兢兢说出“臭豆腐”三个字,慈禧手里的玛瑙勺“当啷”砸在碗沿上。

“传哀家的话,往后御膳房常备着这道...这个青方。”老太后抹了抹嘴角,硬给臭豆腐安了个雅号。

自此刘福全的灶台上多了口粗陶坛子,每月初八专人从王致和后人的铺子取最新鲜的臭豆腐坯,御厨们还得学着民间法子用芝麻辣椒调蘸料,宫里管这叫“胭脂露”。

这事儿传到民间成了段奇谈,前门卖酱菜的摊子都挂起了“御贡青方”的幌子,谁曾想20年后,紫禁城里又出了桩和臭豆腐相关的稀罕事。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连吃了三天窝窝头的太后在怀来县驿馆发了脾气,还是当地县太爷机灵,连夜叫人从地窖里刨出两坛子臭豆腐,老太太就着小米粥吃了半坛子,这才有了精神继续赶路。

等大清国倒了台,那些个龙子凤孙的日子可就难过,溥仪他堂弟溥儁靠着变卖府里字画过了几年逍遥日子,后来实在没辙了,竟在鼓楼大街支起了臭豆腐摊子。

昔日的“大阿哥”系着油腻围裙,把青方炸得金黄酥脆,嘴里还学着商贩吆喝:“慈禧老佛爷吃了都说好嘞!”这事被小报记者写成《龙孙卖腐记》,成了四九城茶楼里最时兴的谈资。

要说这臭豆腐也真是造化弄人,当年王致和落第时在陶罐上写的打油诗,如今还挂在安徽会馆的墙上:“明师手下弃遗才,致和苦心天送来。莫道青方无贵贱,朱门蓬户俱颜开。”

谁能料到这穷书生腌的霉豆腐,既进过太后的金碗,也救过破落皇孙的急,更成了北平胡同里百年不断的烟火气。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