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开国大将陈赓大将去世后,夫人傅涯为他守节49年没有再嫁,然而她临终前,竟对子女说:“我死后,不要和你爸爸合葬……” 1961年开国大将陈赓去世时,他身边站着第二任妻子傅涯。 这位浙江姑娘守了四十九年寡,却在临终前向子女交底:"我走后别让我和你爸埋一块。"这话听着奇怪,其实背后藏着段跨越时代的革命情缘。 时间倒回1923年,上海工人夜校来了个年轻教员。 这人就是二十岁的陈赓,在夜校里发现个伶牙俐齿的女学员。 这姑娘叫王根英,给工友们讲革命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四年后在武汉开五大会议,负责保卫工作的陈赓又遇见了当代表的王根英。 这次陈赓不藏着掖着了,直接往人家手里塞纸条:"根英同志,我稀罕你,咱们结婚吧。"没想到姑娘把纸条贴墙上示众,惹得大伙都来看热闹。 但经过组织撮合,这对革命青年终于在1927年腊月成了亲。第二年他们有了头胎儿子,取名知非——意思是生逢乱世要明辨是非。 后来陈赓参加南昌起义,两口子天各一方。王根英在上海搞地下工作,陈赓在鄂豫皖苏区带兵打仗。 1939年春天,王根英在冀南反扫荡时遭遇日军。 当时她本来已经突围出去,突然想起机密文件没带全,折返回去取时碰上了鬼子。 这位三十三岁的女战士倒在血泊里,消息传到前线,陈赓在日记本上重重写下:"三八节成了我最痛的日子。"战友们都说,以前爱说笑的陈旅长像换了个人,整天板着脸。 傅涯出现在陈赓守丧第三年,1940年夏天,陈赓在太岳山养伤,抗大文工团的傅涯被战友牵线来相亲。 这姑娘原名叫傅慧英,比陈赓小十五岁,能歌善舞还会演戏。 头回见面陈赓就掏心窝子:"我有过老婆孩子,现在心里还记挂着。"傅涯看着眼前这个实诚汉子,反倒觉得靠谱。 真正打动傅涯的是陈赓的日记本,里头记满了对前妻的思念,还有抚养烈士遗孤的责任。 傅涯心想,能对亡妻这么长情的人,肯定错不了。 1943年正月,三十九岁的陈赓和二十四岁的傅涯办了简朴婚礼。婚后十多年,傅涯给陈家添了四个孩子,把前妻留下的儿子知非也当亲生的养。 1961年3月陈赓在上海去世,最后一顿想吃媳妇做的寿面。傅涯那天提早下班赶到医院,面条还没下锅丈夫就走了。 那年傅涯四十三岁,独自拉扯五个孩子,还要整理丈夫留下的十三本战地日记。 这些泛黄的纸页后来成了《陈赓日记》的底稿,1982年正式出版时,军史专家都说这是研究抗战的活化石。 最让人唏嘘的是傅涯临终前的安排,2010年元旦,九十二岁的傅涯把陈知非叫到床前:"等我走了,让你妈和你爸合葬。" 见继子发愣,老太太笑着解释:"你爸这辈子最放不下你亲妈。" 其实陈赓生前特意交代过,要照顾好王根英娘家二老。傅涯不但按月寄钱,还帮王家修葺祖屋,直到两位老人离世。 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感情,藏着革命者的铁血与柔情。三个人的故事里,没有争风吃醋的狗血剧情,只有共产党人特有的坦荡与深情。 (官方信源:《陈赓传》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陈赓日记》解放军出版社1982年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建国初,甚至有部分将帅手握几十万兵力,为何没一人敢拥兵自重?“老彭,你看这中
【4评论】【7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