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念群生:隋唐礼俗与信仰论集

颢东看文学 2025-03-20 16:09:21
我会被文字打动 笔记灵感 ◻️《永念群生》 ◻️雷闻 著 · ◻️从本书的书名便不难得知,这是一本论文集。 · ◻️作者雷闻系北师大历史学院教授,具有深厚的史学造诣,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中古宗教史等。 ·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 上篇辑录了10篇雷闻老师对于隋唐时期的历史现象,如隋唐的“聚众之禁”、隋与唐初战场上的“京观”到后来的为战斗减员兴建佛寺,以及敦煌壁画涅槃图像中出现的王子割耳剺面原因等专题,做出的详细讨论; / 下篇则多是雷闻老师针对他人著就的历史书籍的深刻评论,语句鞭辟入里,字字珠玑。 · ◻️这些文章大多与隋唐礼俗与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不读本书,我从不知道在先秦乃至初唐,常常会出现战胜的一方将战败方的尸体或首级收在一起,堆积在大路两侧或战场上,然后覆土夯实,形成一个大大的土堆,这种处理尸体的方式,被叫做“京观”或“武军”。 / 究其初衷,我们会发现京观是一种惩戒性很强的纪念性建筑,对于发生过叛乱的地方,更起到震慑作用。 / 但是到了隋文帝时期,战争造成的伤亡使他心生怜悯,于是下诏在相州的战场上建立一座佛寺,并立碑纪事。值得注意的是,从这里开始,建造的佛寺并不单单为己方亡者祈福,也为敌方亡者祈福。 / 贞观初年,唐太宗曾令人们在他一生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七次战役的战场上修建七座佛寺,及至贞观五年,唐太宗正式下诏废除全国京观。 / 当然这次下诏作用并没有维持太久,但也仍是一次人道的尝试。 · ◻️不读本书,我也从不知道敦煌壁画中出现的割耳剺面原是北方欧亚草原各游牧民族中盛行的丧葬习俗。 / 在西域文化史上,割耳剺面之俗还用于表现送别的悲伤和讼冤的悲愤以及明志,甚至在一些极端场合中,可以成为民意最激烈的表达。 · ◻️作为“论世衡史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绝对谈不上好读,当然它也不是“壹卷”中最难读的那本。 · ◻️雷闻老师对于史料的纯熟运用与严谨铺排,能力高超得令人动容。 · ◻️我常常会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为少时没有更努力一些学古文而感到羞愧,使得今日读引述的古文史料颇为吃力。 · ◻️但是我们会发现,即便是文史小白,即便越过那些略显晦涩的援引史料,雷闻老师的书写与阐述,仍是百里挑一。 · ◻️书名“永念群生”出自《从“京观”到佛寺》一文所引隋文帝的一道诏书。毕竟,无论是礼俗还是信仰,归根结底都是以人为本的。 读书 历史 历史那些事儿 侃侃而谈历史 好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