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3月22日,湖南桑植县洪家关的武陵山脉深处,一个日后将撼动中国近代史的身影诞生。原名贺文常(字云卿)的少年,在湘西的崇山峻岭中淬炼出豪侠之气。20岁时(1916年3月)率领21名乡民手持菜刀夜袭芭茅溪盐税局,夺枪12支组建农民武装,自此踏上“刀尖上写革命”的传奇之路。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划破长夜,作为起义军总指挥的贺龙,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2万余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彼时他尚未加入中国共产党,却将全部兵力与家产投入革命洪流。起义失败后,他于1927年9月在香港经周逸群介绍正式入党。次年创建红四军开辟湘鄂西根据地时,他已成为红军旗帜上最鲜明的符号之一。
长征途中,他统领的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山区与十倍于己的敌军周旋三个月,以“盘旋打圈”战术突破重围。毛泽东后来赞叹:“你们在乌蒙山打转转,别说敌人,连我们都转晕了头”。1936年4月强渡金沙江时,他亲自站上筏子为部队探路,湍流中高喊“红军无天堑”的身影,定格成长征史诗中的经典画面。抗日战争时期,他率八路军120师挺进晋西北,1937年11月在雁门关伏击战中摧毁日军30辆运输车,毛泽东赞其“打了民族志气”。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开国元帅脱下战袍转任国家体委主任,主持制定“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国策。他推动修建北京工人体育场,倡议全民广播体操(其子贺鹏飞回忆他常在家中客厅示范太极拳动作)。在那场浩劫中,他因拒绝诬陷同僚而遭迫害,1969年6月9日含冤离世,临终前仍念叨“人民还要吃饱饭”。
从湘西山寨走出的草莽豪杰,到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贺龙用一生诠释“忠诚”的重量。他的故居门前至今立着那柄劈开旧世界的菜刀复制品(原件陈列于贺龙纪念馆),刀锋上的裂痕,仍述说着一个铁血战士如何将江湖义气锻造成革命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