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阴沉的早晨,东直门医院呼吸科的门诊刚开,一位老人就被家属搀扶着走了进来。他佝偻着背,嘴唇发绀,每一次呼吸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张主任,我爸……实在撑不住了。”患者的儿子声音发颤,“西医的药越用越多,可还是喘不上气……” 我接过病历,快速翻阅——慢阻肺(COPD),病史十年,肺功能极差,反复感染,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的效果越来越有限。 听诊器下,他的肺部像破损的风箱,呼哧作响。血氧只有88%,再这样下去,恐怕要长期依赖氧气机了。 “试试中医吧。”我说。 老人起初半信半疑:“中药能比西药还管用?” 我没有反驳,只是仔细辨证——舌苔白腻,脉象沉滑,痰湿壅肺,脾肾两虚。他的病,在西医叫“慢阻肺”,在中医则属于“肺胀”“喘证”范畴,病根不仅在肺,更在脾肾。 我开了健脾化痰、温肾纳气的方子。同时,教他练习呼吸导引法——深吸缓呼,让气息沉入丹田。 起初,他嫌药苦。可一周后,他的喘息轻了些。 “张大夫,昨晚……我睡了整觉。”他有些激动。 一个月后,他的肺功能检查显示FEV1(一秒量)提升了15%,血氧稳定在92%以上。更让人欣慰的是,他能自己走到公园晒太阳了。 出院那天,他握着我的手:“以前觉得中医慢,现在才知道,它治的是根。” 我笑了笑,递给他一张调理方子:“慢病要慢治,坚持下去,呼吸会越来越轻松。”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再次感受到——中西医结合,不是对抗,而是互补。有时候,最古老的方法,恰恰能带来新的生机。
那是个阴沉的早晨,东直门医院呼吸科的门诊刚开,一位老人就被家属搀扶着走了进来。他
永涛
2025-03-31 12:13:45
0
阅读:14